?常搓身体这些部位,功效很神奇,想生病都很难! 中国古人延缓衰老的九大养生法!值得学习
2015/11/4 小云健康


古人九大养生法
1、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
2、饮食养生

古人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故饮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3、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欲无节,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而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
4、顺时养生

古人认为,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之规律,人体亦不例外。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因时制宜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5、减毒养生

古人认为,人若喜怒无常则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被人体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
而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它措施,减少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止早衰,进而延年益寿。
6、静神养生

静神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稳,可保养元气,使五脏安和,并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7、修身养生
古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要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
古医家孟说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养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8、调气养生
古人认为,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抵抗病邪,增强脏腑功能之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导致元气的虚、陷、滞、逆等症候,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
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行导引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9、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但进补既要辩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较合适;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常搓身体6部位功效好
1、搓手:对搓手背手掌各50下
经常搓手有利于刺激穴位,也能防止冻疮和伤风。对于老人来说,搓手可以防止手部肌肉萎缩,还能延缓衰老,巩固动手能力等等。
2:搓脚心:每只脚搓100次左右,直至脚心发红、发热为止

经常搓脚心,对高血压、神经衰弱、偏头痛、头顶痛、眩晕、耳鸣、失眠、足部萎缩酸疼、麻木浮肿健忘、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痫病、疝气、小儿惊风和心、肝、脾、胆等脏器病症,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搓额头:左右搓额头50下

经常搓额头可以提醒醒脑,能活跃大脑的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供血量,从而起到健脑作用。
4、搓鼻子:双手食指搓鼻梁两侧
搓鼻子,能改善鼻子的血液流动情况,增加鼻子的各种营养补充,提高鼻子的功能,如阻挡空气灰尘细菌的功能、提高吸入空气的湿度,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使得吸入肺内的空气更加清洁、湿润、温暖,提高我们抵抗疾病的能力。
5、搓耳朵:手掌搓耳50下
经常搓耳朵不仅能减轻身体的不适症状,还能缓解疲劳、振奋精神,使人达到神清气爽的状态。
6、搓腰眼:用手掌在腰部上下来回搓100~200下

人的两肾在腰部之内,因此经常搓腰可以健肾。腰部还有一个腰眼穴,位于腰部第三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处。中医认为,腰眼穴为经外奇穴,居于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之中,为肾脏所在部位。常搓此处,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小云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