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烦了、怒了、抑郁了,按下这个“开心穴”赶紧试试吧!四种越老养生效果越好的食物!
2015/11/17 小云健康


“开心穴”赶走肝郁
高速运转的社会环境,使得很多现代人长期处于“压力山大”的状态,压力大常常会导致脾气变差,或是性情变得抑郁。甚至有很多人在抑郁时,能感觉胸胁隐痛、胸闷压抑等症状,尤其是女性朋友,症状就更加明显了。比如月经前期往往出现情绪暴躁、长痤疮、失眠等症状。其实,这就是中医说讲的——肝郁。

烦了,怒了,抑郁了?
中医有个“开心穴”
肝主疏泄,喜舒畅而恶抑郁。肝之疏泄功能受到抑制,气机不得条达舒畅,其滞或在形躯,或在脏腑。因此,临床上以情绪抑郁、悒悒不乐,以及胁肋胀痛等气机郁滞之候为特征,且每当太息、嗳气之后略觉舒缓。
如何疏肝解郁?
按揉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也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之一,它能够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和中药菊花的功效非常相似,而且对女性的月经不调也很有效。经过中医多年的临床积累,刺激太冲穴可以疏肝解郁,条畅情志。

取穴方法
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按摩方法
用拇指用力按揉太冲穴5~8分钟左右,以出现酸胀感为佳。
Tips:
晚上9-11点是肝经经气运行最为旺盛的时间,这个时候按摩的效果最好。
所以,生活中如果遇到了情绪抑郁或是心情烦躁的时候,就可以自行按摩脚背太冲穴位,可以稳定情绪,舒缓抑郁。
它们越老养生效果越好
我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见识多,知道多,所以往往我们遇到困难,可以求助他们。但是你知道吗?很多老了的植物,其养生效果超出你的想象。而且越老越好,越老越值钱。今天我们就一同看一下这些越老越值钱的植物是什么吧!
1、老丝瓜

丝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多长于夏季。多吃丝瓜,可以清凉利尿、活血、解毒等。所以夏季可以多吃,但是由于其含有大量的纤维,容易老,所以浪费也很大,但是老丝瓜可以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作用。
老丝瓜的瓜络入肺经、胃经、肝经。在《本草再新》中记载其可以通经络,和血脉,化痰顺气。能够用于风湿痹症,胸胁胀痛,乳汁不通。
治疗风湿痹症
利用丝瓜络和防风、当归、鸡血藤等一同煎煮服用。
治疗胸胁胀痛
丝瓜络和柴胡、香附、瓜蒌皮、郁金等一同煎服。
治疗乳汁不通
丝瓜络和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猪蹄等一同煮汤,可以给产妇催乳。
2、老黄瓜

黄瓜的营养价值有很多,被誉为刮脂神器,多吃它不仅仅不会胖,还可以减肥,降血脂。在中医理论中黄瓜味甘,性凉。归属肺经,脾经,胃经。主要有清热解毒、利水等作用。一般会用来治疗口渴,小便黄,烫伤等,一般女性会用它敷在面部美白。
老黄瓜除了具有和普通黄瓜一样的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等作用之外,还具有清肺热,疏肝气。所以不要小看老掉的黄瓜,它的作用往往大于鲜嫩的小黄瓜。
3、老南瓜

南瓜的品种有很多,很多人喜欢吃青色鲜嫩的南瓜。但是真正有价值的是长到橙黄色,外皮很坚硬的老南瓜。
老南瓜中含有多糖类,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促进细胞因子生成。其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可以转化为身体需要的维生素A,有利于眼睛的健康。含有的大量矿物质,可以补充人体微量元素,防止骨质酥松。而含有的氨基酸和活性蛋白更是具有抗衰老,延长寿命的作用。
老南瓜,在中医中属于温性,无毒,入脾经和胃经。能够治疗久病气虚,脾胃虚弱,化痰排脓等。
在《滇南本草》和《本草再新》等中医书中都详细记载了其具体作用。夏季多吃老南瓜不仅仅起到上文中提到的作用,还可以防癌驱蛔虫,治疗糖尿病、降低血糖,防止妊娠期的水肿和高血压,另外其中含有丰富的纤维,可以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
4、老姜

我们经常说姜还是老的辣,常常用老姜的厉害老形容人。但是我们平时多用姜老做菜,只知道老姜的去腥效果好,却不明白老姜的重要药用。
老姜又称为干姜,姜皮,有辣味。中医中把老姜归入肺经、肝经和胃经。老姜的作用主要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止咳化痰和解毒。作用常常用老姜治疗感冒和因风寒造成的呕吐等症状。
但是,吃姜也就禁忌,吃不对不利健康。
第一、晚上不宜吃姜
晚上吃姜如同吃砒霜。因为晚上人体由阳入阴,而晚上吃姜会导致人的身体阳气上升,精神振奋,刺激人体内脏活跃,不易于休息和内脏排毒。
第二、 吃姜不宜去皮
因为它的有效成分都在皮中,去皮则大大削弱了生姜的价值。
第三、 阴虚火旺的人不宜吃姜
姜会加重这种现象。
第四、不宜吃腐败、漂白过的姜
坏掉的食物吃到肚子里会导致疾病,这个我们都知道。被漂白的姜含有很多有有毒物质,严重威胁身体健康。
并不是所有新嫩的蔬果才有利于健康,有的植物是越老越好,这样才更健康。老掉的丝瓜、黄瓜、南瓜、姜等,他们都比鲜嫩时的药用价值高。其实还有很多越老价值越高的植物,人参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就是为什么越老的人参越贵的原因。如果家中有这些老植物,千万不要丢掉,它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小云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