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福音!12m2逆天改造!挑战史上最难房型!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2016/5/24 广州笋嘢益街坊

    

     位于上海虹口区的四川北路

     被认为是仅次于南京路和

     淮海路的第三大商业街

    

     作为一条历史悠久的商业街

     在这片四川北路的老石库门房子中

     住着一户姓周的人家

     虽有三层小楼

     但是每层面积仅有12㎡

    

     尽头就是姓周的人家

     更令人无法想象的是

     他们的家是用一个过道改建而成

     存在于两座房子的夹缝之中

     他们依靠在两排石库门房子的夹角处

     整整三层楼

     只有正门的一面墙是周家祖上自己搭的

     其它三面

     实际上都是别人家房子的外墙

    

     三代同堂,一家四口人

     却居住在面积仅12平米的房子里

     半平方米不到的厨房

     一平方米加建的卫生间

     在阁楼不足1.6米的蜗居里加建阁楼

     在一年365天没有阳光照射的石库门房子里

     如何满足全家人的基本生活?

    

     居住环境:

     12+12平米,至少需要3个房间。房子破旧,四处漏风,虫蚁横生。作为只有一面墙的奇葩房型,装修公司表示无法解决。

    

     楼梯和卫生间,都需要改造。

    

    

     二楼餐厅+厨房只有5平米

    

     二楼小夫妇卧室

    

     三楼除了老夫妇睡觉的地方外堆满了杂物

    

     和父母睡,血友病人爸爸就要打地铺

    

     孩子要和爷爷奶奶睡,爷爷则要睡背后的柜子里

    

     爷爷睡觉的地方

     需要解决的八大问题:

     难题一:最小室内面积

     业主的建物原始面积为13.9平米,其中含卫生间和厨房等违章建筑1.6平米。拆除了违章建筑后室内面积仅为12.3平米,需要改造出厨房、卫生间、餐厅、最少2个卧室、书房6大空间。

    

     难题二:老化房屋结构

     原建物结构严重老化,原墙、地面松散安全性无法保证。

    

     难题三:恶劣采光和通风

     拆除建物东面的违章建筑并以大片玻璃窗增加室内采光和通风,南面墙体和新建阁楼楼板镶嵌玻璃砖增加室内采光,在视觉上增加了空间的透明度和宽敞度。

    

     难题四:潮湿发霉的环境

     原有建物墙面和地面结构松散加上室内通风采光不佳,导致建筑潮湿发霉影响建筑结构安全和人体健康。

    

     难题五:隔音效果极差

     原建物为砖木结构且年代久远,隔音效果不佳,没有个人隐私。

    

     难题六:空间分配不合理

     原住宅空间分配不合理,老人居住于狭小阁楼并使用狭窄陡峭爬梯上下楼,有安全上的隐忧,小夫妻空间位于一楼,隐私性依靠单薄布帘勉强维持。

    

     难题七:收纳空间和家具不足

     原有爬梯使用危险,家具收纳功能严重不足,所有物品以“堆“的形式塞满整个空间。

    

     难题八:孩子没有空间

     小孩的生活、学习、玩耍空间完全没有,只能在室外。

     原始一层平面图

    

     原始夹层平面图

     改造后的七大措施:

     第1大措施:抬高地基+防水处理,彻底告别潮湿

    

     这个家有三层楼,却只有三面墙,而且都没有任何采光,房屋极度阴暗潮湿,严重影响了老人、孩子、病人的健康。除此之外,积水问题严重,邻居们的煤气管道、水管、电线均集结在周渊家里,线路老化,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王平仲通过将地基抬高来隔绝湿气,同时做了防水层处理。

     第2大措施:"连体分离手术" 与邻居彻底分开

    

     原有的空间中周渊的家与邻居相互交叉,生活受到相互影响。故改造时王平仲分别给两家做了两个大门,两个楼梯,让两户人家完全隔绝开来。同时,也意味着两家要同时改造,难度更高更艰巨。

     第3大措施:通风+采光 入口设计全透明玻璃

     主墙是1.8米宽的很薄的墙面,由木屑和石灰混合砌成,已经无法再继续使用。设计师将其改造为全透明玻璃,使之达到四个向度的采光,三个向度的通风。

    

     入口可以看到电梯、楼梯以及楼梯扶手变的照片墙,设计师特意将改建前的老房子模样装裱挂在斑驳的青砖老墙上,满满的历史与记忆。

    

     一楼照片墙

    

     二楼照片墙

    

     三楼照片墙

     第4大措施:安装液压电梯 保障病人上下楼安全

    

     设计师太牛逼了,不敢相信:居然还有电梯:屋主周渊身患血友病,每天到三楼休息非常困难,往往是下去之后上不来,所以设计师在极其珍贵的空间中挤出安装液压电梯的空间解决了他下楼的难题。

    

     40年了,第一次不用爬楼梯 太幸福了

    

     第5大措施:屋顶开天窗 告别无光历史 每间房都有阳光

    

     原有的天井不符合物理环境的要求,为了让原本没有一丝光线的三层小楼的每个空间都有采光和新鲜的空气,设计师将天井进行了适度移位。

    

     第6大措施:新与旧的对话 保留老房子历史痕迹

     老房子始建于1911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设计师利用可使用的建材装饰着新家。当时的青砖墙刻意保留下来变成新家的墙继续存在。

    

     青砖·历史·1911

    

     青砖·现在·2015

    

     青砖盆景

     原有只有1.2公分的地板通过设计师的设计摇身变为书架、灯具、带有周氏LOGO的门牌。值得一提的是,小孩子喜欢画画,设计师将他对新家的想象画用老地板的材料,以木刻的形式展示出来。

    

     属于周家特有的门牌

     王平仲亲手制作了周渊家特有的三盏灯,每层各有一个。他把树脂调成琥珀颜色倒入木头中间,干了之后便组成了这个家庭最重要的软装之一。王平仲为这个系列的灯取名“夹缝中的灯”,和整体空间相呼应,同时也是专门为周渊家特别定制的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

    

     夹缝中的灯

     第7大措施:老地板变身软装材料 洋气!

     这次的改造是个大工程,要满足五口人的各自需求势必要花费很多。当然,设计师想到老建材的合理使用可以适当的减少支出。比如,三个男人的三把功能性椅子,以及每一层的灯具等。

     小孩子的多功能椅兼具收纳功能。老人爱做木工,工具多,设计师为他设计的椅子就有了很多储物格,打开折起来都方便,易托拉,可以带到其他空间使用。

    

     二层父亲工作椅

     周渊不便外出工作,而且受伤会给生命造成危险,所以王平仲在三楼为其打造了书房,在这里也许可以进行工作,或者继续他的财务工作,躺在特制的摇椅上,会舒服很多。

    

     三层周渊的摇椅

     每个空间各司其职:

    

     一层楼梯

    

     一层厨房

    

     二楼有楼梯、老人房及老先生的工作区、卫生间。

    

    

    

     二层老人工作区

    

     二层老人卧室、客厅、餐厅

    

     二层老人卧室、客厅、餐厅夜景

    

     三层有主卧、儿童房、卫生间、书房。

    

    

    

    

     三层卫生间

    

     三层主卧

    

     三层儿童房

     经过更改设计方案

     协调改建时产生的各种邻里矛盾

     梅雨季节大雨磅礴无法施工等因素

     新家还是如期完成了

    

     空间的改造是为了保障人的生活及基本尊严而设计

     要每个人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分配

     让老房子换发新的生机

     不管是由天窗引进的自然光

     还是旧地板做成的灯具散发的光源

     都有设计师的用意与隐喻

     对这个家庭来说

     它们都是光明、希望与未来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广州笋嘢益街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