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 《关爱生命 从心开始》
2016/9/7 广州华兴康复医院心理科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很多人在遭遇困难、压力、挫折或纠纷无法解决的时候,纷纷选择自杀这种最直接的、也最残酷的方法来处理。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而我国每年就有28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相当于全球每40秒,我国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此外,自杀也会引起涟漪效应,1人自杀,至少会使6个亲友受到影响。

自杀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今年的9月10日是第14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主题是“联结、交流与关注”,这三个词重在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自杀预防的行动当中,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预防自杀行为。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人自杀?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自杀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冲动自杀,自杀行为通常在与家人争吵或遭遇失业、失恋、事业受挫、股票贬值等某些负面生活事件之后较短时间内发生。在青少年当中,遭受重大挫折而产生自杀意念或因家庭因素而产生心理危机的案例在逐渐增加。
自杀人群9成以上患有精神障碍
研究显示,自杀人群中约有95%患有精神障碍,而我国自杀死亡者中约63%患有精神障碍,自杀未遂者中有40%人患有精神障碍。抑郁障碍是导致自杀的首位原因,可使自杀的危险性增加20倍;焦虑障碍使自杀的危险增加6-10倍;酒精滥用或依赖的自杀危险增加6倍;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如:癌症等慢性疾病和畸形、癫痫等形体缺陷和身体功能受损者,很容易引起抑郁情绪,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

自杀预防任重道远 需各界共同努力
专家指出: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在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的人群自杀发生率较高,来自感情、经济问题、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因此,能否正确应对并治愈心理问题,尽快走出压力过大、紧张不安、焦虑混乱的心理失衡状态,是降低和预防自杀的关键。所以,促进公众心理健康是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显得尤为重要,而自杀预防工作也任重而道远,除了卫生部门积极参与之外,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
《关爱生命 从心开始》华兴在行动
为了让公众对自杀引起关注,更加关爱生命,广州华兴康复医院心理精神科作为广东省专业的精神卫生和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机构,举办《关爱生命 从心开始》主题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知识以及精神疾病的知晓率、识别率,从而降低由于精神疾病所致的自杀死亡率,使更多的人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处理自己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为遇有精神心理困惑和因自杀失去亲人而痛苦的人提供解惑舒缓的机会。

专家支招如何预防自杀
为了配合《关爱生命 从心开始》活动的全面展开,满足各类人群得到更针对更好的服务需求,广州华兴康复医院心理精神科发出特别提示,将全天开通现有各种可以提供的服务:
1、开设心理援助热线020-87613777、020-37619991,免费为市民提供热线心理危机干预服务;
2、面向社会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澄清一直以来公众对“自杀”的种种误解,让人们有效识别有自杀风险的人,并给予及时的帮助;
3、对公众进行心里健康知识的宣教,提高人们心理健康的水平,提高预防自杀的意识,鼓励受到心里折磨和精神困扰的人能够尽早寻求专业帮助;
4、特邀心理精神科资深专家亲诊,届时将为广大心理精神疾病患者看诊,特别是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护理指导,专家门诊时间8:30~17:30。
如何关注有企图自杀倾向的人?
心理专家指出:每一个企图自杀的人在真正实施自杀行为前都会有反常表现,当反常表现出现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忽视这些警示后果十分严重。有自杀倾向的人在自杀前都有段犹豫期,如果在此期间家人、朋友能够帮助其学会情绪管理方法,掌握不良情绪的应对措施,避免受到负面信息和情绪的影响,学会向他人倾诉、向医生求助,接受心理疏导,借此得到帮助,平时再多进行体育锻炼和放松训练,增强抗压能力,就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专家呼吁:降低自杀率,需防治结合
专家还强调,中国每年自杀死亡的20多万人中,半数以上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这里面有应激障碍患者、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等。自杀的首位原因是抑郁症,其次是精神分裂症。大量的自杀死亡者曾患有各种精神疾病,但接受过正规精神科医生诊治的不到10%,所以当出现疲惫、倦怠、精神不佳及抑郁表现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评估,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是会挽救生命的。

据统计,自2016年1月1日至今,我院的心理援助热线接听来电2000多人次,其中,电话中有确切自杀计划的高危来电有30多人次,幸运的是,通过心理精神科专家即时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后,这30多位来电者全部成功干预,经过系统随访,他们已回归正常的生活。
温馨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自杀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但预防自杀不只是自杀者的个人行为,除了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自控能力外,学校、单位和家庭在预防自杀方面做到“共同参与”至关重要。平时应对有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的人多观察,多交流,若发现其精神状态与以往不同,言谈中流露出厌世悲观的情绪则应引起高度重视,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心理精神科医生,寻求正确有效的办法解决。

●有趣●有营养●有深度
的文章都在这里
▼
[喜讯]名医工作室启动,看心理精神科专家有门路啦!
心理精神疾病,按时复诊是痊愈的关键!(解读误区)
开学了|你有开学焦虑症吗?
【图说】睡眠不足时,身体的14个惊人变化!
帮助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走向康复的11种方法
完美诠释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一部漫画--患者的斗争
【护理有方】如何做好躁狂症患者的护理?
感觉身体被掏空?要警惕抑郁“黑狗”来袭
变“懒”可能是精神分裂?专家这样说...
中国近六成人受失眠困扰,九成失眠为心身共病

如需了解更多《名医工作室》内容,滑到底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
◆ ◆ ◆ ◆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公益活动更多精彩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广州华兴康复医院心理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