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不能不要总是我我我我我我我
2016/2/6 心理测试


同名QQ公众号已经上线,里边更多精彩内容在等着呦!

作者:周冲
来源:周冲的影像声色(fuck_your_dick)
理性是辛苦的,理性的对话也不轻松。发泄情绪却能多快好省地带来快感,因此,如果稍不留神,我们就会陷入不讲理的僵局。

我记得最初写东西的时候,因为境遇不好,文字又苦又稠,一个写字的同人看了,说:天天贩卖自己的苦难。
第一次被差评,心里又惊又怨,也因此明白,原来讲述自己的事情,不论多真诚,也是要被骂的。
如今心智渐成熟,才知道他所言也有一定道理。
眼睛只盯着自己,哪能有什么大作为。
张爱玲曾有过一句极刻薄的评价:通篇“我我我”的身边文学是要挨骂的。最近我在一中英文书上看到两句话,借来骂那种对于自己过份感到兴趣的作家,倒是非常恰当:“他们花费一辈子的时间瞪眼看自己的肚脐,并且想法子寻找,可有其他的人也感到兴趣的,叫人家也来瞪眼看。”
打得我左脸如高原,右脸如五行山。
心理学说,总是盯着自己的人,多数患了自恋症,要么存在感太缺失,无论哪一种,都不是太讨人喜欢。大家都这么忙,谁有空天天听你腥膻脓脏的破事,即便你是祥林嫂,无路可走,生无可恋,但成天向人说叨,人们稀薄的同情心经得你几回耗?
因为认清了这一点,后来我就很少说自己的事了。

文学固然忌讳“我我我”,社交同样视之如大敌。
我们幼年时排斥老师,成年后排斥领导,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所有自恃位高权重的人,都是“我我我”成风的人。
“我早就说过,这件事不能这么做,你就是不听……”
“你有好好听我说话吗?”
“我这个人,就是不喜欢别人……”
……
除了控制型的师长外,还有一种示弱型的,姿态放得低,但也不讨人喜欢,因为他的关注点也在自身,看不到他人。
“反正我就是个没用的人……”
“他们就是欺负我,我就是太软弱了……”
“我对你那么好,什么都为你做……”等等,都是“我我我”的一体两面。

无意识地强调自己,申辩自己,总结自己,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总结综合症。
出现这样的现象,作为听者的一方要么无言以对,要么会质问:“那你有想过自己吗?”
至此,攻击性产生,理性对话无法继续。
文字是有讲究的,说话也是一样。在私域之中,动则“我”字开头,任性胡为,轻者让人厌弃,重者伤人、伤己,也伤害规则。
这其中的道理,如今看了些心理学,才慢慢懂得一二。
简略言之,即,所有的表达,都不能执于自身。所有的沟通,都必须放下情绪。
如果我们困宥于自己的得失,面子的盈亏,情绪的爽与不爽,于是,把对话变得武器,来复仇、泄愤,让自己成为姿态上的赢家,那么,这必然是一场交战,而非和平的对话。

真正的对话没有这种简单,如同理性也非易事。
它需要走出“我”,看到“你”,梳理“我和你”的差异,使两个人在观念与情感上,变成“我们”。
这个过程中,你要认清,我们都是平等的,没有谁高谁低,没有谁轻谁重,没有谁输谁赢。
只是一种观念与另一种观念的互相倾听,一种立场与另一种立场的交换,像水流一样,汇成一种共识。
如果一个人,或者说两个人都患有自我总结综合症,对方一开口,就马上插嘴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不停强调“我”的因果、感受和经验,无法听到“你”的声音、情感和道理,那么,这就是一场无效的沟通。
无效的沟通不会带来认识,只会加重偏见,催生情绪。所有人都觉得受到伤害,自己很无辜,对方很蛮横,于是比赛着放狠话,打擂般发脾气。不快愈来愈深,双方关系加剧恶化,最后,心生芥蒂是轻的,割袍断义也非少见。
如果是朋友,大不了重新再交。
但如果是上下级、邻里、婆媳的话,怕就没那么好收场了,而你也将很长时间为此受困。

周冲:80后的老女孩,温柔的刺猬,相信爱,不妥协,爱自由。2015年3月离开体制,现为自由写作者。著有随笔集《你配得上更好的世界》
心理测试
让你的心儿为之一动
商务合作qq:800062661,800051170
投稿邮箱:guoff@sootoo.com
有需要可添加微信号zhangyajie10,想进群请主动联系哦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心理测试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