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警惕儿童发烧用药5个误区!!!
2016/9/26 中国修正基层名医联盟
宝宝一发烧,可急坏了宝爸宝妈,但很多宝爸宝妈们对退烧药的认识不足,往往用错了药。分享来自宝葫芦娃的儿童发烧用药5个误区:
误区一:滥用抗生素
有些家长担心发烧会损害肺或脑部,想急于退烧,认为发烧非用抗生素不可,而要求医生或自行用抗生素。抗生素主要对抗细菌在体内繁殖,以致杀灭。若属于非感染性疾病,用抗生素不但不起作用,反而降低白细胞,降低自身抵抗力,给患儿带来危害,若应用不当还会产生耐药性。
误区二:滥用激素
孩子发高烧,做父母的焦急万分,恨不得体温马上降下来。使用激素治疗,体温会很快降下来。但是用激素后,大部分患儿体温渐渐降下来,可有一部分患儿体温还会再度上升,造成体温大幅度反复升降。由于体温大幅度下降,引起大量出汗,如不及时补充体液.很容易造成虚脱、水电解质紊乱、脱水热。重要的是如经常使用激素,会抑制机体免疫系统,降低机体抵抗力,诱发或加重感染。还易产生激素依赖性,导致每次高热时用其他降温处理效果均不佳,不得不再用激素抗炎降温。
误区三:滥用清热解毒药
有些家长遇到孩子发热后,总是不分青红皂白选用一些清热解毒药,如清开灵、双黄连、小儿退热冲剂给孩子服用,让孩子尽快退热。事实上。中医退热有十余种方法,如发汗退热、泻下清热、和解清热、养阴清热等等,运用时需辨证诊治,用得对症,高热往往立马可退,但如果用得不妥,往往反增其热,而小儿发热需要用清热解毒药的只有1/4—1/3左右。另外,清热解毒药大多苦寒伤胃,孩子服用后容易拉肚子。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清热解毒药。
误区四:重复使用退热药
许多家长遇到小孩发热的情况,恨不得用退热药快速退温,同时使用多种退热药,或者短时间内重复使用退热药。殊不知,降温过快并不表示病情的好转,若应用不当,还可引起小儿大汗淋漓,出现虚脱反应。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可以不用退热药,最好是多喝温开水,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或者应用物理降温方法,若体温超过38.5℃时,可以服用退热药。
误区五:首选注射剂
不少家长认为打点滴的降温效果好,可以补充水分,起效快,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有不少不良反应及交叉感染。其实,对于发热的儿童,最好是根据病情选择用药方式,首先要让孩子保证充分的休息,多喝温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滴的原则。
修正风热感冒颗粒
中成药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风热感冒颗粒
板蓝根、连翘、薄荷、荆芥穗、桑叶、牛蒡子、菊花、苦杏仁、桑枝、六神曲
疏风清热,利咽解毒。用于风热感冒之高热,有汗,咽喉红肿热痛,鼻塞流黄涕、黄痰,头痛,咳嗽。
修正风寒感冒颗粒
中成药
药物成分
功能主治
风寒感冒颗粒
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
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轻,低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头痛,咳嗽。
修正风热、风寒感冒颗粒——不含麻黄碱,不含金刚烷胺,不含对乙酰氨基酚,是安全有效的中药感冒制剂,比起同类产品优势明显。口感好,适合成人、儿童服用。饭后半小时,用温开水冲服,效果极佳。
温馨提示:儿童用法用量
1岁以内1/4袋/次;
1-3岁1/3袋/次;
3-6岁半袋/次;
6-12岁一袋/次;
一日2-3次。
(来源:中国儿科前沿论坛)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修正基层名医联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