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中的应用
2014/12/17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B-lynch缝合术的原理是利用缝线在子宫表面机械性纵向压迫子宫平滑肌使基层内弓形血管被有效挤压血流明显减少、减缓,使胎盘剥离面易于形成血管内血栓,同时因血流减少子宫基层缺血 刺激子宫收缩使胎盘剥离面血窦关闭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如出血已被控制,则由助手继续加压子宫体,术者将切口上下缘的缝线收紧结扎,按常规缝合关闭子宫切口。也可在维持B-Lynch缝线两端张力的情况下先关闭子宫切口再打结,也可以先打结再关闭子宫切口,但后者必须要先缝合切口两端,防止在切口两端留有死腔和出血,而加重患者的失血性低血压状态。
B-Lynch的方法除了通过纵向压迫使子宫处于被动收缩状态下关闭血窦外,还由于两条侧向绑带的压迫作用,阻止了部分子宫动脉、卵巢动脉的分支由子宫侧缘向子宫中央的血流分布,所以,可达到迅速止血的效果。因子宫在分娩第1周经历最明显的复旧过程,所以缝线可能会在24~48h内丧失部分张力。但此时血栓形成,血窦闭塞,已达到了止血的目的,所以没有必要在缝合后延迟关腹。
B-Lynch缝合法在子宫上有6个主要承力点,每个缝合点之间至少有数厘米的距离,经过某些点进出针的缝线方向呈90°的改变,所以每个点的承力分摊后并不高,而且两根侧向背带也使子宫表面的压力均匀分散,可有效地避免子宫表面线切割的可能。在缝合过程中,重要的是助手始终用双手压迫子宫,关键是并非由缝线拽拉压迫子宫止血,而是手法压迫子宫止血后由缝线来固定其体积和位置,也只有靠手法压迫才能取得最大程度的止血效果。
有人行B-Lynch缝合治疗剖宫产后难治性产后出血,共13例,其中6例为前置胎盘,7例为宫缩乏力,均采用手法按摩、催产素、卡前列腺素治疗后无显效,即采取B-Lynch缝合术。
其中10例缝合后立即止血,2例中央性前置胎盘缝合后出血明显减少但胎盘剥离面仍有缓慢出血,予结扎胎盘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后出血控制。失败1例为因巨大儿、羊水过多行选择性剖宫产,术中失血少,但术后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应用药物和手法按摩不奏效,出血约2000ml后再次进腹行B-Lynch缝合术。术中发生低血压性休克和DIC,缝合后仍有不凝血流出,遂行全子宫切除术。对于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有显效,缝合方法简单迅捷,即刻奏效,经济成本低,可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便于推广。对于前置胎盘引起的产后出血有一定的疗效,必要时可加用单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和以往常采用的宫腔纱条填塞术相比,方法更简单,更迅速,且不增加潜在感染机会,患者不需承担抽取纱条术时再出血的危险。对于有适应症的患者,建议在药物和手法加强宫缩无效后尽早采取该术式,一旦出血时间长、并发DIC、休克后成功几率降低。
API等报道1例因胎盘早剥终止妊娠术中出血而行髂内动脉结扎和B-lynch缝合术,术后2年自然妊娠并分娩一健康婴儿。国内多位作者在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应用研究中进行病例对照,发现B-lynch缝合术的止血效果确切,而动脉结扎和子宫次全切除治疗中均有二次手术止血者。
经典B-lynch缝合术,由于切口下缘进针点的位置较高,最适用于宫体部和子宫下段上部分收缩乏力者。而前置胎盘的出血不仅有由于胎盘面积过大、宫体收缩乏力造成大出血,而且更常见和凶险的是子宫下段至宫颈内口胎盘剥离面的活动性出血,此区域出血是经典B-lynch缝合术方法不能解决的。因此有采用改良的低位B-lynch缝合术的相关研究。研究资料显示:采用低位缝合术后大出血而需行再次行子宫切除术,止血成功率高,而且术后恢复佳,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恶露持续时间,子宫复旧情况以及月经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改良低位B-lynch缝合术是安全可靠的。此方法由于前后壁下缘的进针点都偏低,尽量在宫颈内口水平,而且前壁上下出针点间距扩大,可在压迫缝合后造成子宫前后壁间长度的明显差异,自然形成子宫前屈状态,增加了压迫止血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实用医学杂志》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