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分娩镇痛方法的效果比较
2015/3/16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我国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在产科镇痛有效性方面,瑞芬太尼产妇自控静脉镇痛(PCIA)并不优于硬膜外镇痛,而在次要转归(如:反胃、呕吐、瘙痒或脐动脉血pH值发病率)方面,2种镇痛方式并无统计学差异。该研究结果于2014年3月发表在《麻醉与镇痛》(Anesth Analg)上。

     来源:麻醉学大查房

     我国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在产科镇痛有效性方面,瑞芬太尼产妇自控静脉镇痛(PCIA)并不优于硬膜外镇痛,而在次要转归(如:反胃、呕吐、瘙痒或脐动脉血pH值发病率)方面,2种镇痛方式并无统计学差异。该研究结果于2014年3月发表在《麻醉与镇痛》(Anesth Analg)上。

     硬膜外分娩镇痛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缓解疼痛的镇痛方式;而瑞芬太尼PCIA较硬膜外镇痛更无创,或许是一种令人关注的替代疗法。该荟萃分析旨在比较2种分娩镇痛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由2名研究者独立地检索了PubMed、EMBASE和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以筛选合适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的纳入标准为:① RCT;② 比较了PCIA和硬膜外镇痛;③ 具有全文文献;④ 具有详细的临床数据。收集的数据包括: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版时间、参与者的数量、年龄、身高、体重、硬膜外麻醉和PCIA的具体操作方法、镇痛后1 h和2 h的疼痛评分、反胃、瘙痒、呕吐、阿普加评分和脐动脉血pH。采用Cochrane Handbook推荐的风险偏倚工具评估所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

     主要转归为,镇痛后1 h和2 h时的疼痛评分;次要转归为,反胃、呕吐,瘙痒和脐动脉血pH值。计算2种镇痛方式中转归的平均差异(MD)或危险度(RR)与95%可信区间(CI),应用GRADE系统(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评估所有转归的证据质量。

     结果显示,最终共纳入并分析了5项试验,涉及886例健康患者,其中443例患者随机接受瑞芬太尼PCIA。所纳入研究中硬膜外镇痛所使用麻醉药为,芬太尼或舒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左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所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中等,RCT整体风险偏倚较低。

     所纳入的试验均报告了镇痛后第1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汇总结果显示,硬膜外镇痛较瑞芬太尼PCIA镇痛效果好(MD = 1.9 cm,95% CI 0.5~3.3,I2 = 94%);3项试验报告了镇痛后第2小时的VAS疼痛评分,汇总结果显示,与接受瑞芬太尼PCIA的产妇相比,接受硬膜外镇痛的产妇疼痛评分较低(MD = 3.0 cm,95% CI 0.7~5.2,I2 = 89%)。

     在反胃、呕吐、瘙痒或脐动脉血pH值发病率方面,硬膜外镇痛和瑞芬太尼PCIA并无统计学差异。然而,CI值范围较宽且临床差异显著。根据GRADE系统,除1 h时疼痛评分质量较低外,大部分转归质量中等。

     研究者认为,在产科镇痛有效性方面,瑞芬太尼PCIA并不优于硬膜外镇痛。由于产妇和新生儿次要转归汇总结果的CI范围较宽,并不能对转归下明确的结论。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试验来验证该结论。该研究的局限性为,所纳入试验量少;主要转归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异质性。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医学界》为旗下超150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如果您的文章被发布在《医学界》平台上,且未能联系到您本人,请速与我们小编联系:yxj-fck@yxj.org.cn。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