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及盆腔血管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5/5/9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作者:谢朋木 张师前
来源:“张师前”微信号
一、临床资料
病例 1
患者,37岁,孕3产2。因间歇性阴道大量流血12年入院。患者于12年前经阴道足月分娩后出现间歇性阴道大量流血,每年2~3次,色鲜红,迅速湿透衣裤,不能自止,每次均于当地医院急诊,予以止血药物治疗3~4天后血止,反复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均未明确诊断。5年前足月妊娠时行剖宫产术,术中见子宫右侧血管明显迂曲增粗,未干预,但手术出血较多,术后患者未哺乳,4年未行经,亦未曾诊治。去年7月患者再度出现阴道少量流血,点滴状,持续2月余止,于当地医院就诊,B超提示子宫肌层血管扩张,遂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及周围血管怒张,未行手术关腹,其后患者月经基本按期来潮,色量均正常,1周前患者再出现阴道大量流血,色鲜红,持续1天,此后明显减少而来诊,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大小便正常。
查体:T 36.8℃,P 78次/min,R 19次/min,BP 110/70mmHg。青年女性,发育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头颈正常。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78次/min,律整,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肝脾未及,未及包块,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黏膜无充血,子宫颈光滑,子宫如2个月妊娠大小,质地软,活动度差,右附件片状增厚,左附件稍增厚,均未触及包块。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 3.93×1012/L,Hb 108g/L,WBC 9.50×109/L,PLT 190×109/L。大便和小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β-HCG正常范围。胸、腹部平片无异常。
盆腔C超:子宫前位9.3cm×6.6cm×5.4cm,子宫内膜:0.7cm。
经阴超声检查:宫壁显示大小不等囊状回声,旋转探头,相互沟通,血流信号极其丰富;左侧卵巢2.7cm×1.5cm,右侧卵巢显像不满意;盆底及宫旁显示迂曲血管,右侧宫壁见1cm×3.8cm条状暗区,与周边相交通。
盆腔CT(增强):膀胱充盈良好,壁不厚,内未见高密度灶,膀胱后、子宫前上方见、子宫右侧异常强化血管团,右上缘见粗大血管沿腰大肌外侧向上延伸,增强程度同腹主动脉,考虑为供血动脉;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侧卵巢动静脉部位血管扩张,最粗者直径达1.5cm,迂曲增粗成“麻花状”,右侧阔韧带、圆韧带、双侧子宫血管部位以及子宫膀胱返折部位均可见迂曲增粗的大血管,粗者直径可达8mm,均触及血管搏动,与心率一致。子宫如孕2月妊娠大小,色泽红润,左附件粘连于子宫后壁,右输卵管卵巢正常。常规行子宫切除术及右附件切除术,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1200ml。
病理报告:子宫阔韧带区及子宫后壁可见大量厚壁血管,血管扩张明显,图象符合子宫及阔及韧带区血管瘤,分泌期子宫内膜,慢性子宫颈炎。
病例 2
患者,57岁,孕4产3。因绝经12年,突发大量阴道流血1天于入院。12年前自然绝经,3年前不规则少量阴道流血,未予治疗。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大量流血,伴有血块,头晕乏力,不伴腹痛,当地医院给予止血、抗炎药物治疗,并行清宫术,术后出血明显减少。
门诊盆腔C超检查:子宫前位6.3 cm×5.6 cm×4.4cm,子宫内膜0.4cm,经阴超声检查:宫壁显示大小不等囊状回声,旋转探头,相互沟通,血流信号极丰富。双侧卵巢未见异常。于盆底宫旁显示迂曲血管,右侧宫壁1cm×1.4cm条状暗区,与周边相交通,以子宫及盆腔动静脉畸形收入院。自发病以来,大小便正常,饮食及睡眠好。患者30年前患葡萄胎,行吸宫术后治愈。
查体:T 36.5℃,P 68次/min,R 20次/min,BP 100/85 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可,自主体位,查体合作,轻度贫血貌,表浅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听诊正常,腹部平坦,肝脾未触及。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有血迹,黏膜无充血、溃疡及赘生物,子宫颈光滑,子宫前位,质地偏软,略大于正常,双附件正常。辅助检查:血常规:RBC 3.56×1012/L,Hb 98 g/L ,WBC 5.30×10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