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令人担忧的妇科检查和手术:诊断性刮宫
2015/7/11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今天我们将要揭秘的是——诊断性刮宫。

     作者:冯炜炜 朱梦晗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医学界》)转载本文已获得授权

     在大多数人看来,去医院看病一定不是件愉快的事情。而如果到妇科就诊,往往需要做一些侵入性的检查和手术,这常常让女性朋友们充满担心和害怕。那么,大家所担心害怕的这些妇科检查和手术,真面目到底什么样?今天我们将要揭秘的是——诊断性刮宫。

     诊断性刮宫

     诊断性刮宫的目的,是获取宫腔内容物进行病理检查以协助诊断。

     案例:

     张女士

     我今年40岁,这两年出现月经紊乱,月经期有时长达十多天。看过西医,也看过中医,吃药调整一段时间后会有改善,但一停药就又乱了。这次去就诊,医生说需要进行诊断性刮宫,然后根据结果来明确诊断。我上网查了一下,诊刮是用工具伸入子宫刮取内膜组织后进行病理检查。想想就好害怕,会不会很疼?会不会不小心把子宫刮破?

     像张女士一样,很多女性遇到月经紊乱、经期延长的情况,就认为自己属于月经失调,月经周期不规律、接近绝经年龄的女性,遇到这种情况也容易忽视。她们常认为,吃中药调理就可以完全解决问题。殊不知,月经紊乱很可能是宫腔疾病特别是内膜疾病的征兆,若为恶性病变,不及时诊治会延误病情,很可能造成疾病发展、预后差的结果。所以,及时检查以明确诊断是非常重要的。检查和诊断宫腔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

     1、诊刮目的:获取宫腔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诊断性刮宫的目的,是获取宫腔内容物(包括子宫内膜及其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协助诊断。由于诊刮花费较低,且诊断符合率达90%以上,因此目前应用广泛。诊刮分为一般性诊刮和分段诊刮。

     ●一般性诊刮 一般性诊刮是用诊断性刮匙由内向外沿宫腔四壁及两侧宫角有次序地将内膜刮除,将宫腔内膜装入有固定液的容器中送病理检查,以检查内膜情况,排除或证实内膜病变、内膜癌。

     ●分段诊刮 分段诊刮则是在刮除内膜前,先以小刮匙自宫颈管内口至外口按顺序搔刮宫颈管一周,将刮出的宫颈管黏膜与宫腔内膜分别送检,以鉴别内膜癌和宫颈癌,或检查内膜癌是否累及宫颈管。

     当女性出现月经紊乱、长期月经稀发或不规则阴道流血,B超发现子宫内膜增厚、内膜回声欠均或宫腔占位,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尽早进行诊刮,以证实或排除内膜或宫颈病变,并为进一步的治疗或随访提供依据。

     2、诊刮过程:5分钟左右

     诊刮的操作流程如下:

     ①患者排尿后以膀胱截石位卧于检查床,消毒外阴及阴道,医生做双合诊了解子宫大小、方位、质地、活动度、形态、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两侧附件有无异常。

     ②安放窥器,暴露宫颈,消毒阴道及宫颈,用宫颈钳钳夹宫颈前唇或后唇,向外牵拉,使子宫呈水平位。

     ③若为分段诊刮,先以小刮匙进入2.5~3厘米,自宫颈管内口至外口按顺序搔刮宫颈管,按顺时针方向刮取宫颈管组织(如图1)。

     ④用探针顺子宫方向缓缓进入,探清子宫方向及宫腔深度。若宫颈内口过紧,可用宫颈扩张器由小到大逐一扩张至小刮匙可进入即可。用小刮匙由内向外沿宫腔四壁及两侧宫角有次序地将内膜刮除(如图2),并注意宫腔是否对称,表面是否平坦。

     ⑤将诊刮标本送病理检查。

    

     图1

    

     图2

     3、诊刮疼不疼——有点像痛经

     很多患者不了解诊刮,对于这一操作充满恐惧,担心手术时间长、疼痛程度重。其实,诊刮的整个过程只有5分钟左右,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下腹胀痛和恶心,有种类似痛经的感觉,但一般都可以忍受,无需麻醉。如果患者宫颈内口较紧,手术时扩张宫颈可能造成疼痛程度较重,此时可采取表面麻醉以减轻疼痛,疼痛严重或精神紧张者也可行静脉麻醉。

     4、诊刮会致子宫穿孔吗——概率很低

     与所有手术操作一样,诊刮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子宫穿孔、感染是诊刮的主要并发症。医生在诊刮前会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术中操作也会小心仔细,部分患者担心的子宫穿孔问题,一般来说发生概率很低。

     专家提醒:

     诊刮只是一种妇科常用的检查,损伤较小,花费较少,并且能对宫腔内病变做出诊断,对于及时发现疾病意义重大。

     想与各位同行界友分享你的行医故事、临床经验、专业知识及经典病例吗?还等什么,速来投稿吧!投稿邮箱yxjfck@yxj.org.cn,文章发表即有稿酬哦!

     想和同行交流学习?医学界妇产科频道实名微信群期待您的加入!加小编微信号:dq010110,备注医院姓名科室,小编会邀您入群。非实名勿扰!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