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看懂,强哥和奥巴马都在说的「创客精神」究竟是什么
2016/5/18 酷玩实验室

这件事情起因是这样的
从去年开始创客变成了一个热词
本来作为创客的我还是挺开心的
但是我最近发现
越来越多关于创客的宣传
画风都是这样的:


所以我开始写这篇文章
我要把毕生所学倾囊而出
这样请各位以后
再看到有人胡乱解释创客的时候
请你们答应我把这篇文章拍到他脸上好吗?
有条件的可以选择这样:

好了,下面开始。
这个事情是这样的:
在麻省理工这个
聚集了人类最高智商的地方
有一门课仍然有90%的挂科可能
这门课叫做
《如何自制一切》
How to make almost anything
主导这门课的
令人闻风丧胆的教授名叫
Neil Gershenfeld

Neil 是研究数字制造的
(digital fabrication)
其实我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意思
但是总而言之他可以用包括
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等等的设备
制作出很多很多东西
用他的话说
用他的办法可以制造出
你想自制的一切
他的实验室花了大概50万美元
购置了所有需要的设备

然后他发现
这些设备根本用不上
因为学生们完全不知道该怎么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Neil的所有精力都花在了
教学生使用这些设备上
于是他想,既然如此
我干脆开一门课
系统地来教大家使用这些器材吧
这就是这门可怕的课
《如何自制一切》
How to make almost anything

Neil 在第一天上课时
就会让你深思熟虑是否要退课
因为在这一个学期里
你需要DIY出一件尚不存在的
能够被用得上的物品
而且为了实现这个任务
你需要学习:
如何自制网站、
3D设计和建模、
交互设计、电路设计、
掌握机械原理,
甚至是自己完成一些编程的工作

所以你需要大量的基础知识
比如设计、编程的基础
假如你什么都不会的话
你很可能一整个学期都在学
怎么制作网站。。
然后就挂科了。。
这门课到底有多难呢?
据说这门课有一般有60个学生
都是MIT的研究生
然后会有一个教学团队
由44位教授、研究员、助教构成

恩,也就是说,
平均2个人服务3个人
大部分人还是挂科了。。。
怎么样,是不是看得有种
热血沸腾的赶脚。。
呵呵哒。。
给你看一下我们的课程大纲好了
不要太爱我

以第4节课:3D扫描和3D打印为例
基本上你在这门课里
可以学到关于3D打印和3D扫描的一切
无论是原理(指南,论文)
还是产品(现有哪些产品可以用)
还是软件(常用的开源的闭源的软件)
以至于材料(去哪买组装和打印需要的材料)
Neil教授的网页上有所有的
跟3D打印和扫描有关的资源
网站上的每一个链接都可以打开
里面是详细到吓死人的资料

这一节课的课后作业是这样的:
设计一个在不用3D打印的情况下很难制作的物件,再做一个3D扫描的工具。
(后者推荐用structured light的技术,即仅仅用普通摄像头,来完成3D扫描。)

Neil 会提供源代码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现成的源代码
也可以选择开发自己的技术
Neil把这些都开放让学生自己选择
当然,大部分学生的决定是:

但是尽管如此
每年报这门课的人都络绎不绝
据说有很多人为了这门课
把其他的所有课都挂了
才能勉强跟上进度
最初Neil的这门课只限研究生报名
但后来据他自己说:
几百个学生缠着我说,我这些年就是在等待这一课啊,我可以为这堂课付出任何东西。
让人感到吃惊的事情是,这些学生都不是要搞研究的。他们选这门课是希望学会做东西,他们基本没有传统的技术背景。到了学期结束的时候,他们可以融合自身的一些技能。
就是这样一门变态的课程
不过还是有不少人毕业了
(福利:课程资料有完整的在线版本,回复【Make】查看)
Kelly是一个雕塑师,
这是她做的课程作业
尖叫宝贝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你很想大叫,
也许你在工作或者你在学校
正常人都不会随便大叫的地方
这个尖叫宝贝就是一个便携的尖叫装置
用户在宝贝里尖叫的时候,
他们的尖叫会被消声
同时也会被录制下来

然后你可以选择
任意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去释放这些尖叫声

学生们还为鹦鹉制作了一个浏览器
使得鹦鹉可以上网
并且与其他鹦鹉进行交流

下面是一个学生制作的闹钟
你必须要跟它玩摔跤
才能证明你睡醒了

这门课开了几年之后
Neil渐渐意识到:
这些学生制作的都是很厉害的
充满个性化的物品
可能需要它们的人很少
但是对有需要的人来说
这种需求很强烈
由于受众太少
这样的东西可能永远都不可能量产
但是如果你掌握了一定的DIY技术
你就可以自己在家里把它们制作出来
这件事现在看起来很难普及
但是就像电脑刚出现的时候
人们的评价是:
没有人会把电脑放到家里的。很显然,没有人会在家里放一台只能打字或记账的家伙。
说过这句话的人如今被啪啪打脸
现在这句话发生在Neil身上了
很多人对他说:
没有人会在家里放一个工厂,只为造这些没用的东西。
但是Neil不信。
于是他做了一件事:
在全世界建立 FabLab 空间
每一个FabLab空间
只需要一台激光切割机
一台符号切割机
一个微测量器
一个数字监控的制表机
还有一些价格低于一美元的编程工具
整套设备的成本降到了2万美金

连他自己也没想到的是
这股风第一次在美国吹起来
就一发不可收拾
还演变出了更多的变化和内涵
从波士顿到印度
从南非小镇到挪威北部

Fablab 越来越多
而且更重要的是
许多条件落后的地区
乡村里的农民
他的孩子也在渴望着改变世界
这样低成本的、
可以快速学习的制造方式
使得技术第一次变得简单明了
有个黑人小女孩第一次来 Fab Lab
她叫瓦伦娣娜·科菲
她要做一个感应器
就趴在工作台上
学习怎么做,怎么编程
而在此之前,她甚至不知道感应器是什么
但她坚持要做完

等科菲终于完成的时候
已经是晚上11点了
Neil把她做的东西
拿给大公司的工程师看
他们的评价是:
我一个人做不出来。
其实这个女孩做的任何一样东西,我们都可以做得更好,但是需要很多人来做,而且这些人都在很多不同的地区,也不能以一下午之内做出来
科菲今年8岁
她用一个下午做了一个平面板
纯粹是为了娱乐

让Neil骄傲的是
他并没有花什么力气去推广Fablab
大部分时候,我们是被当地人盛情邀请,被他们的热情所打动而过去的
有一些小朋友的作品
甚至比大人能想到的还要好
有很多受到小朋友的创意启发的项目
如今已经发展成企业了

中间还陆续出现了
一些对这个风潮有巨大贡献的人
其中就有著名的连线杂志创始人
克里斯·安德森

他为此创办了著名的杂志
Make

We are all Makers
这也是Maker这种叫法首次被提出
越来越多的人不断地加入进来
使得这股风成为了一个“运动”
而且形成了一套更高深的理论
这里我们就先略过了
有机会再好好说
总之,这股风如今也吹到了中国
在中国的几乎所有大城市
已经有许多像Fablab这样的地方
我们管这样的地方叫做:
创客空间
而这样能够自制一切的人
被称为创客

去年年初,克强总理
也加入了这股风潮
考察了国内的许多创客空间

图:创客李克强
无论如何,这意味着
在中国,也开始有人
尝试成为真正的创客了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
有越来越多的“创客嘉年华”出现
也就是传说中创客们聚会
展示自己的作品的地方

而这一类活动中
其中在整个华人圈做的最好的
就是台北的Maker Faire
最近的一期在5月初刚刚结束
今年的主题是科技教育
同样是教育,却让我们
看到了不少台湾人民的“个性化”
真的很期待组委会设立一个最“搞”大奖
他们的画风是这样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个打脸机器人...
用按键控制两个舵机
当灯亮起来时,
后一个按下按键的人要被打脸!
吱~啪!!

你感受到了么。。
扑面而来的个性化气息。。
总而言之,你想要什么
就自己做出来吧!
比如手摇永动机,
你可以看着铁球一直在上面跑

掀桌子的小人
你还可以录一段声音,
在掀桌子的同时会播放出来
比如:“谁吃了我的盒饭!”

你想成为金刚狼
就把自己变成金刚狼吧

还有萌萌的大白跟蝙蝠侠~

大白里面是萌萌的小朋友

本届MakerFaire最吸引人眼球的
就是它了
这个两米多高的大金刚身上
充满中国元素
紧箍,云的符号
还有绿皮卡车

进场就来了个传统京剧的亮相

别看个子高,却灵活自如
还能现场和伴舞来了个小互动

大金刚的作者的Bob
历时4个多月完成了这个作品
Bob的本职工作是报社主编
还是个布袋戏艺人
自从几年前迷上了“创客运动”
就一发不可收拾。
2012年的第一件作品
就是用个人数字制造技术做成的布偶戏台
传承布袋戏和3D建模的技术

当然也有一些更风骚的木工作品~
大哥你不喜欢搓衣板是吧
那就把它改装成滑板吧!
这滑出去多拉风...

你一直想要却买不起的
黑胶唱片机
自己用激光切割做一个吧

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也不在话下
没什么用的投篮机器人

两个蜘蛛踢足球

台湾第一台Inmoov
一台开源的3D打印机器人
原始发明者是一位法国设计师

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个
手势控制的机械臂。

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了
自己给小朋友做些玩具吧
你简直是全世界最酷的爸妈
比如自制的气枪,
在家里就可以玩射击游戏

用手机捞“鱼”的投影装置

自带创客属性的乐高
也专门搬了个乐高小镇过来


假如你要结婚了
最有个性的婚礼
莫过于穿上自己做的发光婚纱

啊,好端端为何又突然虐狗呢。。
总而言之,这些在你眼里
「没什么卵用」的东西
在它的制作者眼里
也许价值连城,千金不换
正是因为在这个时代
每个人想要的、喜欢的东西太不一样
我们才需要创客精神
图:酷玩实验室游学团在台北Maker Faire

这股从MIT开始的风潮
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个人化的表达通过技术得以实现
人们可以在本地创造出解决自身问题的工具
假如下次再有人胡说八道的话
答应我把这篇文章甩到他脸上好吗?
毕竟,有多一个中国人知道
也许就有多一个中国人在努力
那么这一次,也许,
我们不会被美国人甩开太远
我曾认为那是20年以后会发生的事情,但我们今天已经看到了它的身影。
20年前那些认为电脑没用的人,也正认同今天认为数字制造没用的人,他们有一天将为自己说过的话感到羞愧。
——Neil Gershenfeld

最后,很多人关心我们的近况
我们的下一个大项目
是去8月份日本的创客嘉年华
据说是全世界最好的创客聚会之一
视频:去年我们在东京Maker Faire
今年我们计划组织一个30人左右的
创客游学团
当然还在计划中啦。。
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感兴趣。。
所以也想顺便调查一下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
请回复【日本创客】
加入我们的微信群
一起去趟日本吧!

酷玩实验室作品
本文参考资料:
TED演讲《Neil Gershenfeld:Fab Lab》
微信公众号 MakerLog文章《How to make (almost) everything》
微信公众号 MakerPapa 的台湾创客行游记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对于未经授权的转载,我必投诉到底。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我们正在进行的
“造架飞机送自己”活动
将带你1小时内学会DIY无人机
只要你加入我们的微信群
每天完成我们布置的任务
15天内你就可以驾驭无人机!
请大家直接扫一扫下面图片
加导师乌鸦上尉为好友
附言:训练营
他会带大家入群DIY哟~~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酷玩实验室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