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梅生:“十三五”房地产并不那么不乐观  这轮房地产行情和去年股市加杠杆一样
2016/4/27 房地产决策参考

     她比任志强还大11岁。

     1994年她就担任建设部科技司司长,2001年担任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无疑,她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一位“老人”、发展见证者、曾经的决策者。同时,她也是一位市场的理性观察者、思考者、意见领袖。

     她就是聂梅生女士。今年,已年届76岁的聂女士,不大出现在一些房地产的场合了,但从零星的演讲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她还没有停止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观察和思考。

     为什么今天我特别想把聂女士的这篇演讲文稿摘编发布,实在是因为近来向笔者咨询买房的人有点多。不是在其他城市,而是帝都。四月将尽,上海、深圳的楼市似乎有点降温了,帝都的二手房市场似乎也没有那么沸腾了,但是新房市场的火爆程度似乎并没有稍减。一句话概括就是,恐慌性的抢购。咨询笔者的抢购者中,既有买学区房的,也有纯为投资的。

     帝都房价那么高了,为什么还要如此疯狂地去抢购?难道真的“京沪永远涨”?也许我的反问,有些让人好笑。引用这篇演讲稿,权当作为一种提示或者思考角度,不构成投资置业建议。

     言归正传。23日,在在京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养老住区创新模式大会上,聂梅生女士做了题为“房地产形势分析及养老产业”的演讲。在演讲中,她坦率地认为,“十三五”人口和城镇化只能维持弱平衡,房地产总量的平衡并不那么乐观。当前,我国主要城市当前房价收入比都在10以上,深圳房价收入比已经达到了50倍,这已经是泡沫,所以一定要注意,尤其是今年这一轮的房价上涨。

     聂认为,此轮房地产市场的形势,跟去年股市加杠杆是一样的,把房子从开发商手里转到了买房人手里。“这次销售量的急剧上升并不正常,因为不可能在一个月内有这么大的改变,有这么多的需求,而是由于加了杠杆。加了杠杆以后,炒房就多了,又开始拼命的买房子。买了房子又不是为了住,是为了卖。所以,房子从开发商手里转到买房人的手里。开发商解套了,有点儿像去年股市同样的情况,购房者高位进去以后,把开发商解套了。”

     聂梅生认为,房价在短时间内剧烈上涨一定是货币现象。“M2与房价是同步波动的,是呈正相关的。2016年一季度货币供应量在增加,现在是13.4%,稍微刺激了一下,就把房价刺激到了15.7%,一定跟货币供应量正相关。收缩了货币供应量,房价就会下到-1.5。现在恢复了一点,就猛涨,这说明什么?经济学家老说,房地产业内老说不是货币现象,实际上房价的本质就是一个货币现象,而且在短时间内房价剧增一定是货币现象。”

     聂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泡沫现象。“我从来不讲房地产泡沫,但是现在我必须负责任的讲,在一线城市房价突然在一个月之内两位数的增长,绝对是泡沫趋势,这个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2016年3月十大城市新建住宅价格,上海同比增长20%,深圳同比增长57%。这种情况下,一线城市的价格确实是离谱的,北京还算好,同比增长是10.3%,北京GDP的增长也比较高,像上海、深圳、南京这样的城市都是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全国房价是冰火两重天,深圳涨到57%,成都还跌了。 ”聂警示。“资本进入以后,加了这么大的杠杆以后形成了这样的泡沫,一定要非常的小心,否则我们就会进入到另外一个困局,不再是去库存的问题了而是房价的问题。”

     聂认为,当前房地产的库存问题和城镇化密切相关,不仅仅是供需关系:一是开工和销售的比例,比例大于1,库存量就会大,如果大于2就会卖不动;二是和人口净流入和增长有关系。凡是人口增长越多的城市,房子就好卖,人口是负增长的城市房子就不好卖。

     正是主要基于人口和城镇化的原因,聂梅生对十三五期间房地产市场的总量平衡并不乐观。一是人口问题,20—39岁是刚需购房的主打人群,这个群体的人数2015年开始下降,老龄人口开始上升。这种情况下,未来五年结婚置业的刚需会下降,“十三五”期间刚需并不是增加,而是下降了。二是城镇化问题。2015年的时候,新婚家庭达到了峰值,从年增长1350万对的水平,降到了800万对。新婚家庭降了,置业就会降。而且城镇化率的高峰已经过去了,现在城镇化率才是0.7%。城镇化率下降,新婚家庭的数量也在急剧下降,28—35岁购房置业的主导力量在下降。

     她说:“为什么很多人说房地产就会迎来黄金白银呢?我不这么看,我不这么乐观,人口和城镇化只能维持弱平衡。加上现在这一次又卖出了这么多的房子,这一轮又会增加很多空房,没人住的房子,那不叫待销房,那叫空置率。”

     附录:聂梅生演讲实录(部分)

     关于当前的房地产形势问题大家很关注,首先说一下1-3月份的情况。整个数据到今年的1-3月份突然间上去了,而且是超过我们意料之外,大幅度的上升,就是说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同比增长了33%,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4%,这是中国房地产从来没有过的现象,突然在一季度就上去了。

     当前房地产市场聚焦的几大问题:一是去库存问题;二是房价问题;三是企业的状况。

     一、去库存问题

     去年年底的时候,已竣工待售是的7.2亿平方米,在建43亿,加在一起50亿平方米。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下,确实很着急,所以去库存的呼声非常高。住建部也好,国务院也好,甚至习主席都在讲去库存,但是现在好像这个事儿又有了很大的变化,各个地方库存面积呈现差异化,总体趋势已经下降,不是这个数据当中所说的,好像2月份的时候库存面积还在增加,但是3月份似乎去库存的问题不存在了,倒成了房价的问题。

     可以看到现在库存的情况,50亿平方米的库存,按照原来的估计,消化周期大概是3.73年,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有可能北京、上海、深圳、南京这样一些热销城市不是没有去库存的问题,而是由待销房转成了空置了,因为炒房又起来了,转移到了二手房的空置,又开始哪些房子不开灯,电表不转了。因为这次急剧的销售量的上升不正常,不可能在一个月内有这么大的改变,这么多人就有这么多的需求了,是由于加了杠杆。加了杠杆以后,炒房就多了,又开始拼命的买房子,买了房子又不是为了住,又是为了卖。所以房子从开发商手里转到买房人的手里。差异化是四线城市和一些二、三线城市当中本来就不好卖,甚至本来就是供应量过大的这部分的差异化。热销的那部分是有投资价值的,这部分转移了,开发商解套了,有点儿像去年股市同样的情况,高位进去以后,把开发商解套了,房地产的形势,我认为跟去年股市加杠杆是一样的,把房子从开发商手里转到了买房人手里。

     库存问题和两件事情有关系,和开工和销售的比例数有关系。开工和销售的比例数大于1,肯定库存量就会大,如果大于2就卖不动。另外,和人口净流入有关系,和人口增长有关系。凡是人口增长越多的城市,房子就好卖,人口是负增长的城市房子就不好卖。库存问题实际上和城镇化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仅仅是供需关系。

     一、二、三线城市去库存的周期差距很大,现在一线城市去库存的周期在15个月以下,2015年在一年之内,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存在问题的是三线城市,库存的问题很研究。

     二、房价问题

     房价现在很闹心,环比同比连续8个月上涨,房价上涨了以后,3月份67个城市有47个城市都在上涨,应该说房价企稳回升,这是没有怀疑的。我们经历了十几年的调控,出了70几个文件,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房价,指标就是不能超过GDP增速,不能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1月份全国的房价涨了10%,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速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现在一线和部分热点城市,涨幅达到了两位数,逼近历史的最高位,投机炒房现象出现泡沫。我从来不讲房地产泡沫,但是现在我必须负责任的讲,在一线城市房价突然在一个月之内两位数的增长,绝对是泡沫趋势,这个没有什么可怀疑的,资本进入以后,加了这么大的杠杆以后形成了这样的泡沫,一定要非常的小心,否则我们就会进入到另外一个困局,不再是去库存的问题了而是房价的问题。 2016年3月十大城市新建住宅价格,上海同比增长20%,深圳同比增长57%。这种情况下,一线城市的价格确实是离谱的,北京还算好,同比增长是10.3%,北京GDP的增长也比较高,像上海、深圳、南京这样的城市都是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全国房价是冰火两重天,深圳涨到57%,成都还跌了。

     部分城市房价飙升的原因:

     1、土地供应仍然是痛点

     土地市场交易不活跃,土地购置面积呈负增长;土地供应不足的话,肯定房价就会不断地攀升。实际上现在房子是大量增加的,是不是供地少了呢?不同国家的城镇建设用地当中住宅占多少,中国住宅只占到0.3%,美国1.4%,日本3.0%,香港6.9%,建设用地当中住宅的比例中国最少,但是中国人口又最多,这就不对了。美国整个建设用地占的比重比较大,在建设用地当中住宅占的是1.4%,我们只占了0.3%。所以,土地供应已经变成建设用地当中住宅土地供应量很低,所以住宅的问题很受中央的重视,我们老说18亿亩红线,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儿,本来住宅供地就太少了。 住宅的用地越不供,越不供就越贵。这是一个相当不合理的事情。

     由于住宅用地少,所以地方财政收入就靠土地。从比例上可以看到,地方财政的比例和国有土地使用出让金的比例和地方财政的收入比,非常高,地方财政依靠土地是没有办法维持的。所以,可以看到平均溢价率非常高。办公的溢价是4.4%,住宅是20%几的溢价,供应越小房价就会越贵。 2015年8.7万亿商品房销售,企业所得税8%,土地增值税11%,营业税5.5%等等,政府拿走了60—70%,剩余部分的30—40%才是开发商的建安成本、利润等等。2015年企业为什么很难过,房价又不下来,政府也很难过,越是拿走的多,房价越高,事情越大,这个比例是相当不合理的。房地产仍然是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柱,地方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稳增长首先要稳住楼市。要平衡地方财政收支,依靠土地财政是必然,而且一时半会儿他们不要期望两、三年内会变,依然变不了,中国经济要上升就要稳住房地产,地方财政才有保证,这是目前中国的状况。

     2、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货币政策效果

     M2与房价是同步波动的,是呈正相关的。2016年一季度货币供应量在增加,现在是13.4%,稍微刺激了一下,就把房价刺激到了15.7%,一定跟货币供应量正相关。收缩了货币供应量,房价就会下到-1.5。现在恢复了一点,就猛涨,这说明什么?经济学家老说,房地产业内老说不是货币现象,实际上房价的本质就是一个货币现象,而且在短时间内房价剧增一定是货币现象。

     三、房地产企业状态

     1、房企资金压力有所缓解

     2、房企景气指数与信心指数有所恢复

     3、前两月大型房企业绩显赫

     4、企业集中度上升,重组并购加速洗牌

     并购非常活跃,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土地,土地太贵了,把资产负债率太高的房企并购了,土地也就并过来了,很多大型开发商采取并购,而不是招拍挂,所以土地就更卖不出去,政府也很着急,你们玩儿并购玩儿的挺热闹,但是我的土地拍不出去。第二个原因是现在成了巨无霸,尤其是民企非常消极,因为原来房地产开发企业当中民企占了80%,结果现在这个比例越来越小,巨无霸越来越大,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央企并购央企,中海置业并购了中信置业,两个是大央企,他们之间并购。央企并购国企,国企并购上市公司。比如说万科这个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最后是地方国企进入万科,现在还没有完全落地,但是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并购这个事情,现在向央企、国企靠拢。

     房地产开发产业销售利润率变化,原来开发利润是20%,现在是10%,10%跟其他行业比是常态,跟国际来比也不低,但是开发商的利润确实下降了10个百分点。

     企业重组并购加速洗牌,从2013、2014、2015年的数据来看,并购的案例越来越多。2016年房地产海外投资迅猛发展,到2月份的数据,2016年2月份的时候,海外投资几乎占了去年全年的一半。最近我们也在做海外投资,所以很关注这个数据。到2016年的一季度,整个中国房企投资海外的总额将达到2015年全年的量。现在国内有些资金直接投向了海外,鸡蛋分置的理论出现了,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这里就能说明问题。

     2015年房地产市场景气指数开始回头,放贷利率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水平。你说是刺激也好,是宽松也好,反正现在放贷利率降低到了历史上的最低水平。

     “十三五”的时候,总量的平衡我觉得不那么乐观。一个是人口的问题,跟我们今天讲的事情有关系,可以看到图上20—39岁是刚需购房的主打人群,这个群体的人数2015年开始下降,老龄人口开始上升。这种情况下,未来五年结婚置业的刚需会下降,“十三五”期间刚需并不是增加,而是下降了,这样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第二个是城镇化的问题,我也不是特别乐观。2015年的时候,新婚家庭达到了峰值,从年增长1350万对的水平,降到了800万对,新婚家庭降了,置业就会降。而且城镇化率的高峰已经过去了,现在城镇化率才是0.7%。城镇化率下降,新婚家庭的数量也在急剧下降,28—35岁购房置业的主导力量在下降,为什么房地产就会迎来黄金白银呢?我不这么看,我不这么乐观,人口和城镇化只能维持弱平衡。加上现在这一次又卖出了这么多的房子,这一轮又会增加很多空房,没人住的房子,那不叫待销房,那叫空置率。

     另外,我国主要城市当前房价收入比都在10以上,深圳房价收入比已经达到了50倍,能说不是泡沫吗?所以一定要注意,尤其是今年这一轮的房价上涨。

     关于当前房地产,当以自住性需求为主的时候,房价取决于人口集聚度,看人口的流向。当以投资为重要需求的时候,比如说今年的深圳,房价取决于资本的流向。为什么深圳的房价会高?因为今年深圳多了前海,香港相对不太景气,这种情况下,资金往深圳流,人口往深圳流。当有一个城市两者具备的时候,人口、钱都往那儿走,这个城市的房价明显会高于其他地区。为什么美国的曼哈顿、纽约的房价、旧金山、洛杉矶的房价即便最糟糕的时候,也没有下降很多,就是双流向的情况,人和资金都往那儿聚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房地产决策参考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