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语文阅读满分答题“万能公式”,含记叙、说明、议论
2016/6/18 美丽语文

     第一部分记叙文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年、月、日、早、晚等时间词汇

     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 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 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

     对话)描写

     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3、注意语气或语调。

     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

     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

     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6、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性格(感情)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十、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

     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

     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

     3、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

     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一、概括段意

     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

     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议论文)运用××论证方法(或论据)+从××角度(方面)+论证了××观点。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3、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合组合成句。

     第二部分议论文

     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的特点

     ①正确②鲜明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2、文章开头3、结尾4、中间: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事实论据

     (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

     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作用: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七、论证结构:提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第三部分说明文

     一、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A、题目B、首段C、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二、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分类和作用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三、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1、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2、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3、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4、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四、说明顺序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总;总-分-总B、先主要后次要。

     C、先原因后结果。D、由现象到本质。E、由性能到功用。

     F、由一般到特殊。G、由整体到局部。

     五、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六、说明文分类

     1、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2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美丽语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