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影响了一百万名读者的人生
2016/6/18 经典短篇阅读

     近日,随着电视剧《亲爱的翻译官》的热播,原著小说《翻译官》也引发了热议。很多人说原著是一篇小黄文,但其实这只是一个关于爱情和梦想的故事。

     6月11日,在《翻译官》全国签售会沈阳站的现场,缪娟回答了读者的提问:

     “小说中的激情片段都是为爱情服务的。电视剧我觉得还行,保持了人物的性格,不过故事改编离得有点远,大家还是看书吧!”

     那么,《翻译官》究竟是一本怎样的小说?

    

    


    

     如果爱情是这世上最难懂的语言,我愿成为你的翻译官

     小说中,乔菲第一次见到程家阳时,喃喃自语道:“随你的便,小哥哥。”

     在两人第一次做爱前,乔菲对程家阳说:“是我,小哥哥。”

     那这句“小哥哥”有什么含义呢?看过杜拉斯《情人》的读者应该知道,小哥哥对于女主角玛格丽特来说是一生中极其重要的人,学法语的乔菲自然不会不知道这一点,她如此称呼程家阳诚然是带了点诱惑意味,但更多是在表露自己的心迹,是的,从一开始乔菲就喜欢程家阳,这是一个了解法国文化,更懂得法式浪漫的作者才能够玩得转的“梗”,并且在男主角的塑造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小说中程家阳外表英俊,举止优雅,性格温柔,可是却有着无法示人的孤独与痛苦,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是懦弱的,而这些都只有乔菲看到、包容。不过这个“梗”却鲜有人发现,更多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乔菲与程家阳那几次做爱上。

     的确,写故事的人往往有猎奇心态,看故事的人也是。人们总是想看其他书里不常见的情节,也热衷把一些噱头无限放大来夺人眼球,但就因此给《翻译官》贴上“小黄文”的标签未免太以偏概全。

     爱情怎么可能避得开性?

     当然,乔菲为了接济家里、赚学费生活费选择去夜总会坐台是不光彩,但作者并没有说这样做是正确的,也没有进行任何这方面的引导,看小说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翻译官》也不例外。更何况从头到尾,乔菲都承受着自己“黑历史”带来的后果,作为把柄被人拿捏,成为她和程家阳感情道路上的阻碍。正所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但乔菲从来没有怨过,也没有拿自己的身世博过同情,作者缪娟同样没有对她进行任何洗白。这就是乔菲让那么多读者喜欢的原因,不矫揉,敢做敢当。

     他很紧地握着我的手:“我觉得,你过得很愉快。”

     我很严肃地点头:“没错,我一直觉得自己运气很好。”

     “我好像从来没有看见过你不高兴。”

     “有时候,也不高兴。那我就站在镜子前面,对自己说:‘笑,笑’,一直说到真笑出来为止。”

     虽然乔菲和程家阳的爱情始于一场性,但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最纯粹的状态,“除了和你在一起,我没有别的打算”是对他们爱情的最佳注解。整部小说特地采用了双视角,不落下一点人物的情感变化,而缪娟那冷静直接的笔触就像午夜铺满整个香榭丽大街的月光,虽然凉了一些,却正适合见证一场爱情的发生。因为是小说,自然免不了误会和分离,但这些波折只是为了让两人更坚定地相守。小说最后,脱险的程家阳领养了当地一个名字和乔菲一样的男孩;而不管遭受怎样的挫折、不公都没有哭过的乔菲,在接到程家阳报平安的电话后,第一次流下了眼泪。

     我从小身处逆境,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意外和不公平,我没有哭过;我使尽全力,逆流而上,努力地学习和工作,每每筋疲力尽,心中失望的时候,我没有哭过;当远走他乡,忍受孤独,失去挚诚的朋友,被亲爱的人误解远离的时候,我没有哭过;即使在所拥有的幸福,握在手中的爱情如千钧悬于一发,即将失去的时候,我没有哭过。

     而此时,我的心,被辛酸和狂喜的情绪同时占据,我在电话的一侧用力地点头,却说不出话来,只觉得,有泪水,夺眶而出,滚烫地流在脸上。

     他们是专业的翻译,同时也是彼此唯一的翻译,正是因为对方,他们才听懂了爱情这一世上最难懂的语言。

    

     10年里,有1,000,000名读者看了小说后立志成为一名翻译

     自2006年《翻译官》小说首次出版以来,至少有1,000,000名读者在看后立志成为一名翻译。许多读者都这么评价:“这是一本不能只读一遍的小说。因为简介的关系,第一遍看的是爱情,但在读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打动人心的是梦想。”

     此次在新版《翻译官》小说的序言中,缪娟也分享了自己关于梦想的小故事。她说她自幼儿园起便喜欢编故事,看完电影不满意,总会自己编一个结尾,还特别能唬人,谁料有一天被人拆穿了,难过之余便立志要编自己的故事。

     然而在忙碌的学业与工作中,却渐渐遗忘了这个梦想,日子过得平静又无聊。直到有一天突然想起,于是提笔写下了《翻译官》

     回首这10年,缪娟最大的感触就是文字需要梦想才能变得有力量。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梦想会影响这么多人,甚至会成为这么多人的梦想。

     小说中乔菲也和缪娟一样,是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并付诸行动。在全书的尾声,乔菲说的那句“我是干这一行的,我是一个翻译官”展现了语言所独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让《翻译官》不再是一本简单的爱情小说。

     其实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坚定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工作并为此感到自豪,是源自梦想实现或者在为梦想努力时所获得的自我认同感与使命感,《翻译官》向广大读者传达的便是这样的正能量。

     不过,《翻译官》被议论最多的部分却偏离了缪娟的创作初衷,这固然令人有些遗憾,但好在,那些为这本小说发出的不同声音,并没有被淹没。

     @一尘悠天下:因为一本书,从此爱上法语,爱上翻译官这个职业!

     @translator就是我:读了这本书,不要轻易放弃梦想,总会有那一天~

     @Karissa_LIU:翻译官是一生的梦。可能这一生的时间太有限,我会遇不上我的程家阳,但我可以变成那样努力的乔菲。

     @潇湘涵忆:收了两个版本的《翻译官》,因为《翻译官》而学法语,才遇到了他~再和学德语的他一起学法语~

     @奈小瞳:第一节课上老师问我们为什么选法语,我说我记得我初中的时候看过的一部小说,里面的女主角在坐火车的时候反复敲打着窗户,念着法语,窗外是埃菲尔铁塔。那个场景我一直念念不忘——那本书叫《翻译官》。

     @周佳小慧子Kk:当年就是因为看了《翻译官》报考的外国语系~

     @蒙娜小小_Flora:不知道缪娟大大能不能注意到我的评论。你的话和你的书特别富有深意,可以激励像我这样的在追寻自己翻译梦想的大学生。可能我的大学没有那么出色,可能我很平凡、很普通,但我会一直坚持我的梦想。我始终相信我会在未来的某天跨入神圣的高翻殿堂,相信就会有奇迹。

     @Daisysunny栗子:《翻译官》这本书真好,真的很好,我刚刚读完了第二遍,心中十分感动。不期然和这本书相遇,正是在我准备考研这段时间,它会一直陪伴我、鼓励我,让我像乔菲一样不放弃。感谢你,带给我们这么好的作品;感谢我自己,在这个最好的年纪,发现了这本这么好的书。

     @CCUVS:读高中的时候因为读了《翻译官》梦想着成为一名出色的同声传译。高考阴阳差错没有走上这条道路,但在不同的领域和乔菲一样敢想敢做、敢爱敢恨就足够了。这是永远留在十几岁青春岁月里鞭策的力量。

     @Marco的李记者:高中看了这本书之后非常想做一个翻译,还把书里面的话刻在课桌上。高中每天有半个小时看新闻联播,总是守着领导人出访的新闻只为看一眼背后的翻译是谁。看到总理记者招待会上的翻译激动得不行。最后没能考上北外,但是不会忘记曾经的梦想和为了它不停努力的初心。感谢缪娟,感谢《翻译官》。

     @Clayerman之舞:看了缪大的《翻译官》,虽然只是小说,却也或多或少展现了翻译专业学生的苦逼日子。缪大能做国家政要的翻译是我们大多数学口译学子们的梦想。有时候很痛苦,有时候忍受24小时VOA、BBC的折磨,甚至想要放弃,但是每想到梦想还是咬牙坚持下来。感谢缪大,宁可永远走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也不愿只是站在起点奢望远方。

     @麋鹿瑶瑶:上高中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翻译官》这本书,默默地想要是能念北外、成为外交官就好了。现在大学即将毕业,虽然最终没有选择外语专业,更没有成为外交官,但当时为了这个梦想努力的感觉,至今记得。梦想不会遗忘,不会褪色,只会成长。

     @Josephine该隐:第一次看完《翻译官》是初三,现在我是一名在德国深造的德语系大三学生,谢谢缪娟。

     而在《翻译官》沈阳站签售会上,一位读者在互动环节对缪娟说:“您的著作我都看过,后来了解到您这个人,更加欣赏您的性格和工作态度。我现在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您对我的人生都有很大的影响!”现场还有读者带着法语笔记找缪娟签名,其中一位学法语的女孩兴奋地说道:“特别开心缪娟能够写学语言、做翻译的人的故事!

    

     中国有那么多学习外语的人,他们的理由或许是像小说中乔菲最初想的那样,通过外语这一工具得到一份稳定的、收入颇丰又不用学习数学的工作;或许是为了深入了解、直接接触他国文化和习俗。

     这些人有的成了企业白领,有的成了教外语的老师,有的则成了专业翻译,而在最后这部分人中,又有多少人是看了《翻译官》后将成为一名高翻、同传当作自己的目标并为此努力?

     可以肯定的是,上面这些摘录自缪娟微博评论区的留言以及签售会上读者的发言,只是这部分人中的很小一群,还有更多这样的声音,或许是被遗漏了,或许才刚刚发出,又或许在不久之后就会被你我听到。

    

     作者曾是顶尖法语翻译,工作是其灵感来源

     作者缪娟曾经是一名顶尖的法语翻译,经常给各级领导的外事活动当翻译。

     “经历过两个高规格的外事活动后,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工作环境、工作经历都挺有趣,我就想跟我的爱好结合起来写个小说,这就是这本书的灵感来源。”正是对于翻译这一行业的了解,缪娟只用了三个月就写完了《翻译官》。

     小说中有不少段落对翻译这个职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展现,借此告诉大众,翻译不只是一个传声筒。

     缪娟说,翻译对现场氛围的掌控也很重要,她回忆了自己的工作经历,

     “一次双方会谈,一方的态度不是那么积极,说了句‘慢慢谈’,当时我想直接翻译过去会有影响,我就把‘慢慢谈’变通成‘一定会水到渠成’,一下子气氛就缓和了。如果我直接翻译,加上表情和手势,后果就不好说了。”

     就像小说中乔菲对翻译这个职业的概括:“热忱,诡计,合作,绥靖,洋洋自得,勾心斗角,纵横捭阖,世界变幻。无非是,翻译官的口中风云。”一位专业的翻译,不仅要反应迅速,思维敏锐,用词准确,还要调度和掌握现场,翻译其实也是会场的司仪。

     小说中有一个情节,其实是真实发生在缪娟身上的糗事。

     “当时是带队参观一个企业,企业领导介绍时候大意就是这里食堂商店等生活设施都有,除了火葬场什么都有。火葬场这个词我不会,一下子就卡在那了。当时我就很紧张,想怎么能绕过去。后来我就给翻译成,人在这里什么都能干,就是不能死在这里。”说到这里,缪娟哈哈笑起来。

     在塑造书中男主角程家阳这一翻译精英时,缪娟透露她参考的是自己做翻译时的偶像。

     “男主角塑造的是翻译精英,是我在老师和同事身上得到的灵感。当时有个和我一起工作的法国大使馆翻译处处长,叫作沉浮,是个法国口译家,很了不起的人。涉及男主角程家阳一些工作专业程度、专业态度和技术层次的时候,我参考的是这个人。当时沉浮先生是我的偶像。但也不仅仅是他,程家阳身上也有我老师的影子,是综合起来的。毕竟要找个白马王子,风度翩翩还要有工作经验,难度太大了。”

     在分享《翻译官》创作历程的最后,缪娟有感而发,她说翻译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如果没有翻译,日本可能就是日剧,法国可能也只是埃菲尔铁塔。而这座“桥”造得如何,其实全在翻译官一张嘴开合。

     这本被误解至今的小说,现在我们把它翻译给你听,那你呢,是否愿意成为它的翻译官,让更多人读懂它?

    

    

    
如何购买这本书?

     点击 阅读原文 带走你心目中的《翻译官》。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经典短篇阅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