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案例:饮酒可致“缺铁性贫血”
2015/12/17 血液病健康知识

     贫血想必咱们老百姓都知道,且大多数人都认为通过饮食调整或者服用一些“补血药”就能治愈,其实不然,贫血有众多原因,只是最常见原因是缺铁性贫血,仅通过补铁有效。

     但是,喝酒也会喝出贫血,也许您闻所未闻。下面就为您介绍一位我们北京中科血康血液病医学研究院最近接诊的一位患者。

     何某某,男,44岁,以“面色发黄10天余”为主诉入院。

     患者于入院10天余前发现面色发黄,未在意,渐加重,乏力,活动后胸闷,于外院检查血色素66g/L,无发热,无皮疹,无腹痛腹泻,无关节酸痛。

     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门诊以“贫血查因”收治,患者自发病来,神志清,精神疲倦、睡眠、饮食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患者饮酒25年余,每天白酒1斤左右。

     入院查体:肥胖,巩膜无黄染,心前区可闻及2级收缩期杂音,肝脾肋下未及。

     血常规提示红细胞3.03×1012/L↓,血色素59g/L↓,红细胞压积0.196↓,红细胞平均体积64.7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19.4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00g/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34.1%,血小板计数350×109/L↑,铁蛋白809.34ng/ml↑,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正常,腹部彩超提示轻度脂肪肝、脾大。

     血象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进一步查骨髓:外铁(++),内铁阳性率70%(Ⅰ型 20%,Ⅱ型17%,Ⅲ型11%),环形铁粒幼红细胞22%。综合上述资料,诊断为铁粒幼细胞贫血。

     在血液科史淑荣主任指导下,嘱患者戒酒,给予合理治疗方案后痊愈出院。

     铁粒幼细胞贫血是指由于血红素合成障碍及铁利用不良而导致的贫血。其特征为骨髓幼红细胞增生,伴大量环形铁粒幼细胞出现和无效红细胞生成,组织贮存铁及血清铁增高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本病分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该患者饮酒时间长,量多,且经过补充大剂量维生素B6等治疗有明显疗效,因此可以诊断为酒精中毒导致的获得性铁粒幼细胞贫血。

     慢性酒精中毒常可发生铁粒幼细胞贫血,在一组酒精中毒住院者中占31%。嗜酒所致铁粒幼细胞贫血可伴有血清叶酸减低。酒精可抑制吡哆醇(即维生素B6)转变为磷酸吡哆醛(为血红素合成过程中的一种辅酶),并加重叶酸缺乏的作用。进食减少的嗜酒人群中铁粒幼细胞贫血尤为普遍,这与摄入的维生素B6减少有关。

     因此,在此敬告病友,发生贫血不要盲目靠吃升血药或者输血,应去血液专科就诊,查明贫血原因,再予相应治疗。

     注:本文仅做公益医学科普知识参考,不作医疗广告宣传。 其内容、图片可能参考或源于网络、书刊等其他媒体,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告知删除,敬表歉意!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血液病健康知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