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店一天卖掉60万斤滞销菠萝却赔到破产,这事怪谁?
2016/5/20 新闻哥

前几天,哥看到这样一个新闻↓

又是个“XX卖不出去了大家快献爱心”的事,哥是不以为然的,因为每年都有这类农产品贱价的新闻。说起来这状况的成因很简单↓
第一年这种农产品价格特高,第二年为了赚钱大家都疯狂种这种作物,结果供过于求,自然没人买了;然后第三年就没人种这个东西了,结果价格又飞涨……根本是个死循环。

然而这次的“菠萝风波”依仗一堆媒体造势,还是发酵得轰轰烈烈。
很快就有好心人出头了:5月9日,天猫旗舰店“笨鲜生”在聚划算上搞特卖活动,帮当地农民卖菠萝,标价2.99元/1斤,一天之内就卖出了60万斤!

听起来是个两全其美的故事对吧?呵呵,实际结局却很惨烈。
买家收到菠萝后,发现大部分菠萝都是坏的,根本不能吃,一时间差评如潮水一般涌来……



店家赶紧出来解释,不仅把店铺里所有水果都下架了,还在首页挂出了一封说明事实的道歉信↓

总结一下道歉信的内容:因为收货时当地农民坐地起价,成本高涨,所以代办方以次充好,导致货物品控出现严重问题。
不仅买家糟心,商家也因此损失近50万,公司濒临破产。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做个好事把店做垮了……

惨不惨?你说这事惨不惨惨不惨?一点都不惨。因为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个脑子没跟上情绪而导致的失败,完全在意料之中。
商家以为去买菠萝是帮助农民,农民必然感恩戴德;公众以为买菠萝献了爱心又能占便宜,东西必然物美价廉……
醒醒吧,跟钱沾边的事儿,怎么可能这么美好?

别忘了这事儿里最重要的第三方啊:农民。
农民作为商品生产者,可不管什么情怀,他们只希望能赚钱。没人愿意做亏本生意,之前没人买才贱价,现在有人愿意大批量采购,立即涨价是他们必然的选择。
“赚一点是一点”,这么浅显的道理,买菜的你懂,卖菜的他们不懂?

哥也并不想批判什么农民就是“贪财寡义”。毕竟这事再怎么被“爱心”包装,实质依旧是生意。也许城里人并不在乎这些“蝇头小利”,但对农民来说,这些农产品卖出的价格,直接决定他们一整年的生活品质。赖以维生的财,谁不会尽可能去“贪”?
哥不认可他们的做法,但我理解。

凡是生意,就得用商业思维看待,别因为所谓“善良”就智商下线。该写合同就写合同,用条款把所有价格和赔付问题都定死,不坑人,也别被人坑。
不然落成现在这个两败俱伤的局面,谁都捞不着好。淘宝商家赔钱了,徐闻菠萝的名声更是臭完了,三五年内都不可能再有人为他们没销路的农产品买单。

知乎网友“苏耷水”说过一个买爱心大白菜的故事,跟这次菠萝事件很像。看看,也许你们会更明白整件事的套路↓
在山东做记者时,我们做过一个类似的活动,叫爱心大白菜。
就是当地大白菜滞销,都快烂在地里了。我们有一个同事策划发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食堂,高于市场价收购大白菜,另外有些企业还收购大白菜捐献给福利院和贫困社区。运菜车辆除了企业车辆,还有武警部队的车辆。作为利益交换,我们会给参与者做形象宣传广告。报社本身没有任何实际利益,也就是图个名声。就这样我们整个记者站都去农村收白菜了。
我从一开始就对这个活动很不以为然。原因挺简单,第一我们那帮二十来岁的记者除了采访写稿子,对买卖蔬菜一无所知,肯定会安排不当,第二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并不热心响应,都是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我们的意图不能有效传达,事情也就不可能有序推进,第三,农民不受损失就接受不到市场信号,实际上是让农民产生受损失也有人买单的错觉,反倒害了农民。发起活动的同事跟我关系很铁,主编也批准了,我也就跟着去帮忙了。
一大清早赶到滞销白菜的那个乡的收购市场,我们按计划开始收菜。远近的菜农一车车的把菜拉过来过磅,不久现场情况就开始失控了。有农民以次充好,有农民强迫我们收购他的菜,再后来农民就开始破口大骂我们,骂我们拿了政府的钱不收他们的白菜,骂我们是贪污腐败的臭狗屎。
由于收购数量有限,蜂拥而至的菜农见自己的菜没有被收购,骂我们没良心,害他们把地里的菜都收来了,又不收购了,还不如让菜烂在地里。再后来就开始有农民拦住我们不让我们走,要求我们必须无条件收他们所有的菜,不管好坏。
我倒是不太怪农民们,他们本来就是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啊。对他们来说就是感觉天上掉下个冤大头,有便宜凭什么不沾呢?凭什么隔壁老王的菜你收了,我的菜你不收?而且这么多年来农民们一直是被剥削的弱势群体,实在是被压迫惯了,如果不专门讲清楚,他们也根本意识不到还有人真心帮他们,更无法理解这套陌生的游戏规则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这当然跟当地村委会不配合很有关系,至于为啥不配合……人家没得到任何好处凭啥配合。
当地乡长村长都不管,后来是靠来帮忙的武警稳住了局面,我们才得以脱身。身后骂声一片,我们有同事被气哭了。但我这个人不太会看事,就说这个策划组织本身就是有问题,没人理我。
接下来送菜。给企事业单位食堂的菜好说,到了城市社区可就翻了天了。一开始都以为是卖白菜的,来的人稀稀拉拉,一听说是免费送白菜,都疯了一样涌上来,我跟同事在车上发菜时,感觉真像生化危机一样。那人啊,呼呼的往车上爬,赶都赶不下去,我直接下车去一个个往下拽,让他们去排队,结果把我抓伤了很多处。那架势恨不得把车也给拆了。
照旧没人说好话,都抱怨为什么自己分到的少。
不过也有组织的好的社区,前提是那些社区居民经济水平相对比较好,流动人口少,养的起一个有组织力的居委会,依靠更熟悉社区情况的居委会,事情还是有可能得到控制的。
我是从那次以后才发现白菜竟然有这么多种类,有长有圆,有的闻味就很香甜,有的味让人作呕。
事后写稿子还是往好处写,不愿意打自己脸么。总结会上,主编为了不打击大家积极性,也没提我们自己的问题所在。结果有些年轻记者们由此寒了心,觉得自己是瞎了眼才同情农民,却没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以慈善为由的营销行为也是市场行为,也是一种生意,只不过组织者收获的不是钱,而是声誉和影响力,甚至一份道德满足感。请注意,声誉和影响力是可以转化为物质利益的,所以做慈善的人也不要用道德捆绑被救助者。既然是生意,参与各方就肯定要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无可厚非。这种事除非组织的极为周到精密,一般都会变成你做你的大善人,我发我的黑心财的事情。
现在回想,这事真是人类许多理想主义行动的缩影。想办好事不能总是讲道德讲政治正确。以前看历史书说,经济危机时农民把牛奶倒进河里,我们都不理解。经历这种事情后,全明白了。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市场会让轻视市场规律的人受伤的,谁也不要不自量力的去救受伤的人,你除了引火上身别无他路。
看吧,这种事到处都有,而且贸然献爱心的结局都如出一辙。市场经济都是利益驱使,市场总会顺着趋势逐渐回归良性,谁都没必要刻意插手。
而且说句实在话,就算没人献爱心,农民们依旧能活得好好的。
@被剪坏的头发重新长长:
去年年底广西大雨不断,柳城的蜜橘滞销,下雨摘不了果子卖不出果子只能留在树上,烂掉的果园起码6/7成,没看到舆论有多少在喊着帮帮的,政府在干嘛也没有看到。现在很多果园都砍掉果树啦,要么种松树要么种其他果树,这就是寻常日子。
说到底一句话:该谈钱的时候,就别谈感情。
(文中知乎网友部分内容已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新闻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