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以后,“我们仨”真正团圆了
2016/5/25 新闻哥

前几天,网上开始流传杨绛先生身体欠佳的消息,哥也期望这只是谣言,但今天凌晨,杨绛先生已确认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提到杨绛,很多人都知道她是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也中国作家榜上,年龄最大的上榜者,不过在哥读书那会儿,学校里最流行的却是她与钱钟书的爱情故事。

杨绛祖籍江苏无锡,出生于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中。她从小就才华出众,喜欢音乐,能弹月琴,吹箫,会唱昆曲。1932年她在苏州东吴大学毕业后,她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考入清华研究院。

那时,钱钟书在校园内名气很大,杨绛初次见到他,发现此人“穿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一点也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翩翩”。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但当下都彼此难忘。之后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她见面。俩人见面后,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传书,毕业后就顺理成章地步入了婚姻。

爱情是诗情画意,婚姻则更多的是柴米油盐。当时杨绛跟钱钟书一起留学英国,才发现这个大名鼎鼎的才子竟然连左右手都分不清,连鞋带都不会系,在生活上完全就是一个小孩。钱钟书拙手笨脚,不是打翻了墨水瓶,就是弄脏了桌布,或是弄坏了门轴。这时,杨绛都会笑眯眯地对他轻声说:“不要紧,我会洗,我会修。”

记得当年让哥这些年青男女们最热泪盈眶的,就是钱钟书对杨绛的爱情宣言:“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然而,杨绛先生的一生也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
1966年闹wg,杨绛和丈夫深受迫害,被整得苦不堪言。当时杨绛为钱钟书辩白,说他没有反革命行径,结果被拉到千人大会上示威,要求她讲清楚。她顽强抵抗,坚决不松口。后来杨绛还被人剃了“阴阳头”,但她却连夜赶着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照样出门买菜。但是大家通过这件事都知道了,杨绛并不是位好欺负的娇小姐。
后来经历十年折磨,杨绛的小妹妹杨必被逼得心脏衰竭而故去,女婿王得也在批斗中不堪受辱自杀。但当时,别人对于杨绛的评价却是:
“你看不出她忧郁或悲愤,总是笑嘻嘻的,说‘文革’对我最大的教育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

1994年,钱钟书病重住院,已经八十多岁的她,要独自一人照料丈夫。然而很不凑巧,女儿也同时病重住院了,俩医院相隔了大半个北京城。那时杨绛就来回奔波,不辞辛苦。她曾说,“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钱钟书去世后,家里人担心她经受不起打击,劝她:“你哭吧,好受点。”杨绛身体不好,有阵子只能扶着墙壁走路,但她却没有眼泪,只是要在晚上吃安眠药才能睡着。她让家里人不要担心她,之后一头扎进书里,想借此把自己忘掉。

后来,杨绛的女儿也去世了,杨绛已经92岁高龄。但她还是提笔写下了《我们仨》,回忆了他们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的日子。还着手整理丈夫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她对待丈夫的稿件,比对待自己的更加上心,连一个字眼都要认真抠上半天。

哥觉得,幸福跟性格是息息相关的。杨绛跨越了两个世纪的人生起伏,然而她的才华和魅力在岁月的波澜中并未褪色,反而熠熠生辉。她老去的面容,甚至让我觉得比她年轻时更美。

杨绛先生曾留下很多精辟的语录,如今看来,很多都算得上是警世名言。
@关于读书






@关于人生





@关于爱情



杨绛先生已然故去,留给我们只有她的思想,她的文字。
我想她一定走得很平和,正如她所言,她回家了:
“从今往后,我们仨,再无生离死别”。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新闻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