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3000却忙得像年薪百万
2016/5/31 微寻健康平台
最近一段黑人用方言怒斥插队女的视频走红于网络
视频走红网络后,黑人小哥随意切换方言的技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有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以为是发生在武汉的真事,怒骂插队的女生,甚至进行人身攻击。

其实两名女子和黑人小哥都是大学学生,他们拍摄视频是为了让更多人能注意文明素质的公益目的。
这次插队事件在网上引起如此激烈的抨击,也许是大家对日常这种现象的一种情绪宣泄。

我大学室友“急先锋”阿强,从小接受的人生信条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起跑线都不能输的他,人生太急太赶太用力,把欲望全写在了脸上。
打饭的时候想着怎么插队加塞,吃饭的时候忙着想发朋友圈,看书的时候计划着之后怎样和室友炫耀,聊事情时情不自禁总想谈钱,时时刻刻希望以最短的时间博取最多的存在感、优越感和关注。
十分的事情,阿强喜欢用七分的时间做完,留下三分的时间让他感到心安。
阿强可以为了早到十几秒闯红灯,也可以为了提前两分钟拿到饭插队,他似乎想节省一切时间,但更多的时候他会无所事事的躺在寝室的床上发呆一下午。
这或许是一种漫无目的的“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生活都被这一种焦急感笼罩了。
公交地铁里,所有人都低着头看手机,似乎只是站着坐着就会浪费这几分钟时间。
坐电梯,出电梯的人一只脚还在门里,就以每秒钟3次以上的痉挛频率按关门按钮。
过马路,十几秒也要闯红灯。
看电影要“快进”,上网狂点“刷新”,评论要抢“沙发”。
收快递,要选当天就到的。
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要挑高速公路、动车。做事,要选名利双收的。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要你带着现房现车。
自然,排队最好能插队。
如果不能,就会觉得:“为什么别人总在我前面?”
我们越来越着急,越来越不耐烦,“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毕业了出来找到工作,父母的第一句问话是「 工资多少?公司大么?」
同学聚会大家聊的是「听说2班那个XX又开公司了,一年接个几单,收入就不下百万」
过年回家亲戚关心的是「女朋友找到了吗?那XX和XX今年都二婚了,你呢?」
打开朋友圈,满屏幕的 「30分钟学会MBA一年的课程」、「4招让你走上高管阶层」。
亲朋好友发祝福已经不再是恭喜发财身体健康,是「马上有钱」——不但要「有钱」,还要「马上」。
在这个今日头条明日过气,广告鼓吹速成夸大功效,大家都追求短期利益的时代。
强子也好,我也好,都急匆匆的赶路想要成为别人,却没有停下脚步试一试做真正的自己。

“弱智儿童欢乐多"原来并非一句戏言。
小时候舔着冰棍听着收音机里的武侠评书就能过一个幸福感满满的夏天,晚上躲在被窝里偷偷玩个游戏机也能像打了肾上腺素一样兴奋。
家里电脑的密码改了又改,半夜起来偷偷试了一次又一次。
父母出门,偷偷看电视时斗智斗勇——看完了要调回开始时的频道,还要放条湿毛巾在顶上降温免得被摸出来机顶是热的。
我偶尔会回想起这些事情。更多的时候却不再想了。
取而代之的是满脑子升职加薪、那个谁有没有钱、我整个容变pipa酱会不会火、怎样赚到五百万,还想将自己变得冷酷利落、八风不动。
只是在我内心特别急功近利地追求某种狭义上的成功未果时,忽然想起我不过是一个爬过树捉过鱼、在小吃摊撸串儿被家长逮个正着、考砸了不敢和家人说的搞事boy,整个人好像瞬间就被打回原形。
就像,后来有一天你会不在羡慕那些能去网吧玩游戏的人,再过几年,网吧老板给你钱你都不玩。
我们都一夜长大。

愿你我都能一事一毕更努力,不浮躁,去奋斗。
不说了,
看到这里就帮忙点个关注呗~
不然今年过年回家小编又是那三句了,
“还行、两千左右、还没有。”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微寻健康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