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天天向上》"长寿"背后靠什么 守得匠心方能独运
2016/6/1 湖南卫视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仍然在播,并超过5年的常态综艺节目仅剩4档;晚间黄金时段综艺节目中,时间超过4年的不到5%,一年游的节目却占50%以上,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让人不由得发出疑问:一档优秀、长寿的综艺节目背后,究竟需要什么做支撑?
相比上世纪80年代《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影视作品,如今的电视界鲜有精品之作,制作方不再舍得于精雕细琢上下功夫,这种风气在综艺节目上更为突出。拥有“匠心独运”的初心,保有“精益求精”的恒心,不忘“自行探索”的开拓心,才是现如今电视行业每一个岗位与环节都该时刻在胸的工匠精神。
近日,湖南卫视大型礼仪公德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改版面世。这个由湖南卫视自主研发,以传承中华礼仪、弘扬社会公德为主,持续了8年之久的原创综艺,在新版面世后仍获得观众的纷纷点赞。一档脱口秀节目,何以在激烈的收视竞争中获得长寿?

节目组织“南湘雅,北协和”大PK

专门录制一期节目讲述中国文明之美

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推出特别节目
平民“明星”化 紧抓热点素材
相比一些主打明星牌的娱乐节目,《天天向上》将大半舞台交给了生活中的普通百姓:民间发明家、创业农民、戍边军人、模范医生、食堂大厨、民间艺人……只要身上有正能量和闪光点,他们就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但节目并不一味把舞台当成草根名人的娱乐秀场,还注重与社会热点的紧密结合:例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节目就特邀普查员讲述普查趣事;果蔬丰产季农产品遭遇滞销时,节目就组织受困农民及各大商场采购商进行现场拍卖;在教师节期间,节目礼敬辛勤的人民教师,传递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相比一些节目“一掷千金”引进海外综艺模式,《天天向上》常常别具一格、独具匠心,取材于“市井阡陌”,深入人民群众中,更具亲切感。不仅于此,节目组时刻保持关注时事热点,挖掘观众目光所及之处,扎根人民、深入生活,历经多年积累,愈发成熟,为其保持独立原创配备了一手好料。
创意层出不穷 巧妙利用互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拥有精细丰富的节目素材外,还要把大众身边人的名闻趣事以精彩新奇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才能练就持续不衰的经典综艺。南北高校唇枪舌战、中国文明之美、南湘雅遇上北协和、老上海旗袍店裁缝携手英伦西装定制师……《天天向上》创意层出不穷,这背后正是不断揣度斟酌、精雕细琢的构思打磨。
此外,节目还巧妙地将娱乐与公益结合,改版节目首期便设计了嘉宾分组对决的环节,观众拥有现场投票权,最终获胜的队伍则向山区学校捐赠一间“天天向上图书室”。这个环节将观众互动和竞技环节融为一体,有趣好玩,满足了看点和关注度的同时,也将公益行为真正落到实处,实现了在娱乐中传递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的目标。
拒绝墨守成规 坚持工匠精神
就本质而言,能否创造业内前列的收视率,是娱乐节目制作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但是,大多数娱乐节目仅停留在浅层次的感官刺激上,缺乏深度思想。虽然娱乐节目不要求其具备太强的教化功能,但并不意味着思想文化的缺失,精细构思后达到寓教于乐、雅俗共赏才是最佳境界。只有这样深层的灌溉,才能让节目根深蒂固。
多年来,《天天向上》深受大家的喜爱,正是由于它在接地气、潜移默化教导和娱乐大众的同时,节目团队懂得更严谨有效地进行深度思考,绝不墨守成规。在新版节目中,有更多响应时代潮流需求、引发人们反思和获得精神启发的探索性改变。
两会期间,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这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理念的大力提倡正反映了它在当下的极度缺失,尤其在文化传媒产品方面。同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去年7月下发了“限真令”,对综艺节目进行进一步规范,旨在鼓励更多的国内优秀原创节目的出现。这些举措充分说明,这是一个要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创新体验的时代。(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微信号:happychina1997

关注我们随时掌握最新芒果资讯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湖南卫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