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驱逐患“艾”孤儿 谁该羞愧?
2014/12/18 央视新闻
一个老村落,村民写信联合驱逐一个患病无法治愈的孩子。这种近乎古老的故事居然发生在今天的四川。近日,在四川省西充县某村,200余位村民用写“联名信 ”的方式,欲将村里一位患有艾滋病的 8岁男童驱离出村。
恐惧背后是艾滋病常识传播的缺位
令人无以言表的是,这样的举措在大多数舆论看来,仍然不能用对错来区分。200多位健康的成人,他们的背后似乎有更充满亲情的家庭需要保护。然而,对于一个孤独的儿童来说,这种对别人的保护无论如何不应该成为伤害他的理由。我们当然有很多理由理解这 200多位村民的恐惧,但是对于一个无辜的患病儿童来说,家乡难道没有一片他可以生存下去的天空吗?其实对于这 200多位成年人来说,他们行使的表决权利,无疑对于孩子的生存权是一种集体迫害。
推而广之,之所以这种恐惧仍然在潜藏、蔓延,不在于对村民个人的简单指责,而在于艾滋病基本知识和防治的教育和传播缺位。如果在 27年前,哪怕在20世纪 90年代国人刚刚认识艾滋病的威胁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理解这种恐惧。但是今天,在全社会每到 12月1 日就以一种群体热情来传播艾滋病防控关爱的公益广告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心那些不曾被这种阳光照耀到的角落,那些淳朴但是惶恐的乡亲,那些看似合法却无情的冷漠。这才是真正应该让我们感到恐惧的。
村民的“联名信”。 《人民日报》供图
患艾儿童无法得到保护令人羞愧
更令人无以言表的是,在第 27个世界艾滋病日之后,我们仍然要用呼唤社会救济的方式,来保障这个孩子的基本权利。今天国内很多省份都已经初步完成艾滋病毒携带者的基本普查工作,不断将艾滋病的基本治疗纳入社保,四川更是在 2004年开始就有多份文件强调保障艾滋病感染和携带儿童的基本权利,在 2013年省内7个单位还得到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是一个更早就该纳入关爱视野的孩子却无法得到这种的保护,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羞耻。
这200多位村民,用一种简单但是直接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恐惧,却仿佛在我们耳边一句低沉的呐喊。他们的恐惧背后,有我们的肤浅,我们的缺位,甚至是我们的表面文章。我无法想象孩子的无助,更无法想象村民的恐惧,也无法想象那个普通山村竟然那么遥远,因为每到这个时候,我总会感到羞愧。
文|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商汉
来源/央视新闻
本期监制/宣明栋 主编/唐怡 编辑/王元 何应竹
喜欢本文↓↓↓这里点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央视新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